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司承制《炎帝故里,精彩渭滨》形象宣传片上线

出品:宝鸡市渭滨区招商服务中心

摄制:北京城宣文化发展中心

文字:梁效茹

斜阳古渡叩河山,漠漠云烟浮世寰。西去风流空寂寞,东望紫气满函关。城阙依旧秦汉月,几番风雨洗苍颜……人人都在说古渡,殊不知渭水关中的第一渡口,就在宝鸡市——渭滨区。

人文美景展新姿,山川江河舒画卷

渭滨者,渭水之滨也。渭滨区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宝鸡市的主城区,位于八百里秦川最西端,是宝鸡市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区境在渭河以南,原名神农区,是上古领袖炎帝神农氏故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区境内的蒙峪沟,长于瓦峪寺,沐浴于九龙泉,殁于天台山。炎帝陵就位于渭滨区常羊山之上,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

宝鸡是当之无愧的青铜器之乡,渭滨更是高居首位,出土青铜器已达 2万多件,仅馆藏青铜器就达15000多件,约占全省青铜器馆藏数量的 2/3。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等级文物多,特别是青铜礼器多、国宝级文物多,珍贵文物约占全国总数的 71%,著名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目前就陈列在渭滨区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馆中。

石鼓山出土的先秦石鼓、石鼓文被誉为中华第一文物,古陈仓道、大散关、南宋和尚原古战场、炎帝陵等历史人文遗址,彰显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有“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之称的秦岭纵贯全区,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鸡峰山、银洞峡、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等景区旖旎秀美,是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渭滨山川塬环绕,渭河、清姜河等15条河流水量充沛,是关中水龙头,森林植被茂盛,矿产资源丰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坚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提振渭滨巩固优势,奋勇争先国际水平

渭滨是西北工业重镇,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的工业要地,中铁宝桥、中航宝成、长岭电气、陕西烽火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密集,工业门类齐全,现已形成石油装备、电子仪器仪表、有色金属、机床工具、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合力叉车、秦川机床等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渭滨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1/4。

近几年,渭滨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渭滨区委区政府明确了“十四五”发展思路,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西部最佳投资发展环境和最佳人居生活环境,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

为实现这个目标,渭滨区委区政府强调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针对工业集聚区的产业特色,渭滨区提出了工业提质“6422”战略,持续壮大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石油装备、电子信息、电力电气、航空航天六大传统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传感器、机器人、互联网、特种叉车四大产业,构建清姜路军民融合产业带、姜谭路装备制造产业带、姜谭传感器产业区、桥南智能制造产业区“两带两区”产业发展格局,此战略颇具成效,目前区内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企业走到了市场前沿。

秦川机床以产业链完整、产品线众多、系统集成能力强大、综合竞争优势显著等实力,跻身全球知名机床工具企业集团行列。

宝鸡钢管已成为我国第一个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生产厂家,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专业化焊管企业。

中铁宝桥成为我国最大的钢桥梁和铁路道岔生产制造企业、最大的高锰钢辙叉出口企业、产品门类最齐全的城轨交通产品研制企业。

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连续多年在全球真空灭弧室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上均位居行业前列。他们参与制定的《中温玻璃—金属封接式真空直通太阳集热管》行业标准是国内第一个中温太阳能行业标准,推动了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表彰。

善谋善治振兴商贸经济发展升级加速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局。渭滨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渭滨要发挥区位优势,当好排头兵,明确发展布局,把“商贸提升”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四大重点之一,以振兴老商圈、拓展新集群、发展新业态、还城于市为抓手,精心谋划布局,通过系列组合拳,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经济街区提升、业态调整引进、交通组织优化、政商联动营销”商贸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区经济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的新渭滨,全面振兴商贸服务。

先后启动了经二路102号院、东方红温泉酒店等旧改项目,更是加快了宝鸡市人民医院西片区、文化路片区、恒源公园时光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引进皇庭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宝鸡新世纪、晟大广场等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经二路片区商贸的承载能力,做好经二路提升改造和景观亮化,重塑经二路特色消费新地标,将经二路打造成为商贸、特色餐饮、商务办公、精品购物、娱乐等聚焦的现代商务中心区。

渭滨区的商贸提升不仅在经二路,同时还重点推动宝光路、姜谭路、南关路、新建路四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清姜路、川陕路、教育西路、教育东路、巨福路等6条主次干道综合改造,让渭滨城区更具开放性,让市民更加感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让渭滨依托旧城改造促进城市更新,依托城市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农村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渭滨区稳步推进“标准化+现代农业”,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渭滨区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标准化试点,参与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生活垃圾管理要求》《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村要求》等8项省、市推荐性地方标准,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标准规范。

渭滨区积极推广标准化种植,打造出以蒲丰佳禾蒲公英、秦岭瑾瑜红玫瑰、绿泽佰旺赤松茸、龙山玉珠好葡萄、坡地旱作大樱桃为代表的“渭滨五宝”。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是渭滨现代农业园区推行的“五化”管理模式。实际操作中,渭滨区先后在8个村建立了114.8公顷葡萄、26公顷日本甜柿子、9.3公顷花椒标准种植园。

“标准化种植是质量的保障。稳定的质量,为我们赢得了市场,也帮助859户贫困户、2896人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园区公司总经理宋春来说:“接下来我们会全力以赴申请省级、国家级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靠质量带动更多农户致富。”

渭滨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标准化战略,坚持高点谋划、高标要求,标准化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赢得了宝鸡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创新治理提升品质,提高保障改善民生

为提升城区居民生活品质,渭滨坚持从大环境抓起,从细微处切入,坚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的每个环节。随着清姜路综合改造提升,“西大门”标志性工程巨福路改造提升,“南大门”神农高速出入口环境改造提升,新民路特色街区改造提升,形成了渭滨城市品质提升东西呼应、南北贯通、中心城区突破的大格局。

通过微改造、微治理“两微”并进,完成68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全市首个智慧城市治理服务平台,获评西北唯一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奖”,实现了区级财政微投入下城市基础设施的大改善、城市治理水平的大提升。

坚持把更多精力倾注民生、更多财力倾斜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实施川陕路小学迁建等一批民生项目,基本养老保险经验全国推广,获评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市率先推行交通卡口“四四”工作模式,全区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先后接受了大气强化督察、秦岭生态巡视等“政治检阅”,清姜河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城区第一。在10月14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告诉我们,只有靠奋斗拼搏才能发展壮大。

春风好借力,扬帆正当时。站在新起点,聚焦新目标,渭滨区正以新状态引领新常态,阔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谱写“十四五”开局之年精彩渭滨的新篇章。

梁效茹/

城宣文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站位、高端的品牌定位和高尚的艺术品位,锤炼“专注、专业、创新、精品”的工作精神,坚持正确“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为宣传城市形象、抒写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砥砺前行。

END

策划:锋行天下 编审:陈萱 编辑:nancy 美工: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