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知道,能管理好时间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但教导孩子珍惜时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大部分父母除了“夺命连环催”之外,根本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最后往往陷入“催就动,不催就拖”这种死循环局面。

01 和孩子玩时间游戏,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何让孩子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时间概念呢?首先教会孩子认识钟表,了解时间的规则。我家女儿在5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做了个手工钟表,玩玩时间游戏,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样让女儿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不同的事情花费的时间是多少,知道自己看电视用了多长时间,写作业又用了多长时间,慢慢地,女儿就建立起时间观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教孩子认识钟表,先让孩子学会从1数到60,并认识这些数字,这样学习钟表时理解就会更快了。

②父母陪孩子一起做个钟表,可以做成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孩子参与制作钟表,能引起孩子学习钟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③先从钟表的长短针教起:首先,让孩子观察时钟钟面,告诉孩子时刻不停转的就是秒针;长针就是分针,表示“分钟”;短针就是时针,表示“小时”。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让孩子一边看着时钟,一边解释更有效。

④让孩子学习钟表,先学整点和半点,孩子更容易理解,也更好记忆,学会了整点和半点,再学其他的就简单多了。分针指向数字12时就是整点,这时的时针指向哪个数,此时就是几点钟。分针指向数字6时就是半点,这时的时针在哪两个数字之间,取较小的那个数作为时,此时就是几点半,比如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之间取3,读作三点半。

很多父母认为,让孩子理解时间概念很难。其实并非如此,父母与孩子一起做个钟表,用游戏代替说教,永远是最有效、最温情的方法。另外,父母在表述时间时,最好采用具体的时间,尽量少用“等一会儿”“过一阵子”等虚词,这样才能让孩子把表盘上的数字和刻度联系起来,精准地与时间对上号。

02 做事没有主次才会低效率,告诉孩子什么叫轻重缓急

女儿每天被妈妈拽到书桌前写作业或上网课的时候,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洗手间,妈妈不胜其烦,问女儿:“你是不是现在不想上网课啊?”得到了女儿肯定的回答后,妈妈顺势就说:“要么你先玩一会儿再上课吧!”

不用想,妈妈的这个想法肯定是错的。孩子本来就不愿意学习,让孩子先玩,后续哪儿还有心思上网课?而且做事得讲究个轻重缓急,把休闲娱乐放在首位,学习推后,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我义正辞严地告诉女儿,必须先把网课上完,作业做完,才能做其他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做事要有轻重缓急的习惯呢?首先,父母要告诉孩子一个理念,每个人都需要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才能去娱乐。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要先写作业,之后才能做其他事情。其次,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宜学习的环境,尽量不去打扰他。有很多父母出于关心孩子的目的,孩子学习时,不是进去送水果,就是问渴不渴。孩子的注意力本就不易集中,这样做会严重干扰到孩子,让孩子分心,不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状态。另外,孩子的书桌不要摆放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零食等。孩子的自制力较差,千万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最后,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最好也忙活起来,不要让孩子感到只有自己在学习。父母可以阅读或练字,切勿在孩子身边看手机,玩游戏,那样会严重干扰到孩子。

03 “拖”不能减轻一点儿做事的痛苦,相反会更痛苦

森林里动物们都有自己的房子,只有猴子没有房子。遇到下雨天,大家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猴子无家可归,只好到处躲雨。这时它想到了要盖一座房子,可是一直在下雨,它便对自己说等雨停了一定要付诸实施。雨过天晴,该盖房子了,可猴子只顾着玩儿,把盖房的事丢在脑后。大家问它怎么还不盖房子,它总是一句话:“等明天吧!”结果时间就在等待中过去了,明日复明日,猴子的房子始终没能盖起来。

我给女儿讲完这个故事说:“看到没,这就是不懂得珍惜时间,不知道如何利用时间造成的结果。你看,猴子是不是永远都没有房子住呢?凡事不能靠‘拖’,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宝贵的,不能让时间从我们的手上溜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做事喜欢拖延,有一个重要原因:孩子没有责任意识,在他们的想法里,这件事做与不做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后果,对自己没带来任何影响,所以能拖就拖了。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经历过:第一天,妈妈让孩子洗袜子,孩子告诉妈妈,明天再洗;第二天,妈妈又让孩子洗袜子,孩子告诉妈妈,明天再洗;第三天,孩子找袜子的时候,袜子已经被妈妈洗了。试想,自己拖着不去做的事情,有人帮忙做了,孩子还会自己去做吗?所以,想让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一定要让他有责任意识,认识到这件事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自己有责任把事情做好。

04 说好的五分钟,绝不能妥协到五分零一秒

很多时候,孩子的好习惯不能坚持都是败在父母的“妥协”和玻璃心上。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一定不能心软。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同好友琳琳的做法。琳琳和她的儿子有一条“铁律”,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没有商量的余地。

琳琳的儿子也像所有小男孩一样喜欢玩游戏,琳琳给儿子定的规矩是:玩游戏可以,但是必须在做完功课的前提下,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为半小时,如果超时,一周不能玩游戏。有一次,儿子玩游戏太投入,多玩了几分钟,被琳琳逮个正着,当时琳琳就把手机没收了,并且惩罚儿子一周内不许碰手机。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儿子也只能如此。至此之后,儿子玩游戏的时候分外小心,生怕错过了时间再被惩罚。

有父母说,孩子太小,和他们讲不了道理,但是又不能打骂管教,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真是这样吗?琳琳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父母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筹码,教育孩子一样轻松。

当然,有时孩子玩得兴致勃勃,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父母若心急如焚地催促则毫无意义。父母可以提前5分钟提醒孩子,给孩子做好心理预期,这样能有效缓解孩子的抵触情绪,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05 偶尔的晚睡晚起,却能打乱一天的计划

每天晚上九点半是女儿的睡觉时间。周末都十点了,女儿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叫女儿睡觉,女儿根本不想睡,请求妈妈再让她多看一会儿。妈妈坚决不同意,爸爸听见了,对妈妈说:“明天周六,不用早起,就让孩子再看一会儿。”女儿听见了,高高兴兴地重新坐在了电视机前。妈妈非常生气,一把关掉电视,冲着爸爸吼道:“周末就不按时睡觉了?孩子都被你惯坏了!”爸爸听见急了:“就一天不按时睡觉能有什么事儿?”两个人声音越吵越高,吓得女儿赶紧跑卫生间洗漱去了。

一到周末,孩子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可是他们不知道,这看似晚起来的几分钟,却可能给他们带来大麻烦。作为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养成晚睡晚起的坏习惯,因为这不仅仅是耽误一天的计划这么简单,时间久了,当孩子把一件事情做成了习惯,想改变就不太容易了。而且一天就那么几个小时,如果早上的时间被耽误了,会影响到后面的计划,这样一天就被打乱了。那么,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坏毛病呢?很简单,早睡才能保证早起。

06 拥有好的做事习惯是高效率的前提

孩子与大人一样,对于喜欢做的或有趣的事情,都愿意快点儿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略显无趣的事情,则拖拖拉拉,犯了拖延症。所以,对于做事慢的孩子,家长要尽量调动孩子的兴趣。比如,孩子写字慢,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写字任务,就奖一个积分,积分达到多少标准,就可以兑换小奖品;还可以规定,提前完成写字,剩下的时间由孩子自行安排。这样,孩子快速高质量的写字行为得到不断的强化,最终可以养成快速写字的好习惯。

父母对孩子要求高,孩子怕出错,或者孩子为了追求完美,写字时总是离不开橡皮,来回擦,这样就导致写字速度放慢。我家女儿刚开始学写字时特别依赖橡皮,错了擦,擦了错,写字本都快擦烂了。现在我开始限制她使用橡皮的次数,比如根据写字量多少,允许使用3~5次橡皮,超过次数就不允许再擦了。我发现,自从这样做后,女儿写字开始认真了,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写,争取一次性写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磨蹭,很多时候真的是父母的教导方式不对。父母不该冷眼旁观和挖苦指责,而是手把手地教给孩子怎样做才是最好的节省时间的方式。

07 与孩子一起做个时间手账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早日管理好自己,井井有条地安排好学习和生活。对于孩子来说,让他学着做好时间管理,孩子不可能立马明白。但是,一天这个时间长度,孩子还是熟悉的,可以让孩子试着从安排自己一天的作息开始。

我家女儿是急性子,常犯粗心大意的毛病,进入小学,这一问题更加凸显。我们想循序渐进培养女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遇事冷静会思考,做事条理不盲目,让她首先学着自己制定每天的日程表,慢慢改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

①女儿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如果有丢三落四或想当然乱定的情况,我和妈妈可以适当引导、补充和修正。我们采取放手在前、监督在后的教育方式,引导女儿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②一天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每件事情的完成都需要时间。女儿刚学会认读时钟,可以先让她设想一下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我们再帮助修正。当然,孩子做事的效率要比大人慢一些,我们也会让女儿把这部分拖沓的时间算进去,稍许有些弹性。

③孩子能力有限,一天的时间也有限,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计划没能按时完成,我和妈妈会带着女儿对日程表进行一次复盘,帮助女儿分析哪些事情没有按计划完成,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让女儿将这些问题标注在日程表上,便于第二天继续改进。

④女儿可以在日程表上添加心愿或感悟。妈妈买来精美的贴纸,女儿可以用这些来装饰表格,避免日复一日做表产生枯燥乏味之感。

日程表是女儿依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制定的,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宽松,女儿自然就会主动地按照日程表的要求去做。即便女儿有时管不住自己,只要我们稍加提醒,也不会令她产生逆反心理,女儿按计划做事的效果自然会好得多。

08 如果可能,让孩子看看你工作时的样子

悦悦的爸爸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平时就在家里搞创作。非常时期女儿也宅在家中,爸爸需要带着悦悦一起工作了。每天吃过早饭后,爸爸就会把悦悦带到书房,两人各占书桌一面,悦悦写作业,爸爸搞创作。爸爸要到中午才能结束工作,而悦悦写完作业后就安安静静地坐在爸爸身旁读书。

悦悦常说的一句话是爸爸告诉她的至理名言:少年易学老来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而悦悦和同学们常说的一句话则是:“我的爸爸可忙可辛苦了,你们的爸爸有我爸爸忙,有我爸爸厉害吗?”

童话作家郑渊洁几十年来每天四点半起床到书房读书写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郑渊洁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之所以这样勤奋工作,是为了让孩子看见我努力奋进的样子。”郑渊洁还说了一件趣事,为了让孩子能直接看到他的努力和勤奋,他把书房设在了和孩子房间相对的房间,这样孩子一推开房门就能看见爸爸努力工作的样子。在郑渊洁的影响和熏陶下,他的孩子勤奋克己,惜时如金,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可以说,父母工作的地方就是孩子的课堂,努力工作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效率老师。有条件的话,不妨让孩子感受一下你在家工作时的紧迫感以及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轻松告别小磨蹭。

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拥有更强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想不优秀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