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近海养殖吗?近海养殖又被称为“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Rabobank今天发布的最新报告:到本世纪末,全球水产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可能在近海养殖中生产。

近海养殖业正在加大规模,许多新项目正在酝酿,特别是在挪威,第二个近海水产养殖中心是中国。虽然沿海地区的地理因素不尽如人意,但是对海鲜的需求却在激增。

表面上近海养殖模式相同,但是两国情况大不相同。在挪威,鲑鱼养殖部门向近海养殖业的过渡是当前商业模式的自然演变,而在中国,离岸养殖需要行业转型,由中小散户集中成大型公司才能成为现实。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可能发生,那它一定在中国。

如果发展顺利,近海水产养殖也有可能大大改善水产养殖的生物安全、可持续性和动物福利,同时降低其环境足迹,对碳达峰碳减排做出巨大贡献。环保,人口增长,碳排放问题可能会加速各国政府做出政策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主要可远程控制的新农场正在出现,包括浮动、潜水和半潜式版本。虽然近海水产养殖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大多数早期的创新都发生在美国、墨西哥和中美洲。

获得政府颁发的沿海水产养殖许可证是这一创新的关键。许多创新者和企业家不懈地努力,但迄今尚未出现大规模的近海水产养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例如,资金不足,缺乏支持性立法和政府政策,缺乏海洋鱼类物种。还要求这些鱼类拥有庞大、成熟的市场,并且适合热带水域。

报告指出,挪威对沿海水产养殖每年有6%的增长。挪威政府于2017年推出的开发许可计划引发了一系列创新的新渔场设计。并且挪威民间拥有高度发达的产业集群,拥有资金、工具和技术,这使得挪威成为这一发展的理想地点。大型养殖者不仅拥有资金用于近海养殖的昂贵研发资金,而且符合他们的商业模式。

近海养殖作为养殖的最后一步,其他阶段在工厂中完成,仅仅在养殖过程的最后阶段将鱼类转移到近海,这意味着资本密集型的近海养殖设备在接近满负荷时得到有效利用,确保更大的增长潜力。

目前这一产业只是起步阶段,尽管政府已经提出了200多个发展许可证项目,70多个项目已被政府接受,但到2030年,挪威的近海养殖部门可能只生产约10万吨海鲜。与此同时,苏格兰、加拿大、智利、法罗群岛和澳大利亚的离岸养殖正在获得蓬勃发展。

近年来由于过度拥挤、疾病和污染等问题,中国的海岸空间限制甚至比挪威养殖区更为严重。随着中国捕获渔业在2016年达到峰值,并且淡水养殖业的增长已降至每年1%至2%,中国的近海水产养殖业也充满了积极性。但是在中国,黄海和东海的情况远不如北大西洋恶劣,可以建造更大的养殖设备,或者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这表明其潜力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支持的管理海外项目的公司将有一个陡峭的学习曲线,但是紧随其后的就是技术飞跃。鉴于离岸养殖的战略重要性,我们相信,只要有政府的支持,该行业将继续试验。未来几年将出现许多新项目,同时运营方面也将面临诸多挑战。

在大的经济体内,不明确的法规可能会阻碍规模化的道路,此时小型经济体将具有更大的优势。法罗群岛是北海中一个50000人口的小国,也是世界上对海水养殖相对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因此,它支持近海养殖政治意愿最高,目前拥有最发达的近海养殖法规。

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展一个具有企业规模的行业,以与欧洲鲑鱼养殖业相媲美。这将增加对优质饲料、遗传学和服务船(如井船)等高科技养殖技术的需求,同时减少中国备受指责的捕鱼船队的活动。

更多养殖知识请点击关注,收藏,下次看更方便

看完请点一个免费的赞,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