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大类型。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主要为城镇在岗职工,同时也允许非在岗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的方式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所谓的灵活就业人员既包括城镇自谋职业的就业群体,同时也包括了农村自谋职业的农村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以灵活就业人员的方式缴纳职工社保,需要重点考虑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参保年龄。职工养老保险要求的缴费最低年限是15年,而且是要求逐年缴费,不允许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一次性补缴。所以对于男性参保人重点考虑在年满60周岁之前能否缴费满15年,女性参保人要考虑在55周岁之前能否达到缴费15年。换句话说最佳的参保年龄是男性在45周岁之前,女性在40周岁之前。

第二个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最大的差别就是缴费标准比较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般都有10多个缴费档次,每年可以变更一次,因此经济压力不是很大;职工养老保险不一样,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最低的缴费标准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最高的缴费标准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即使是按照最低的缴费标准缴纳,每年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用也是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每年至少需要社保费用12000元到15000元之间,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断缴以后不能补缴,这只能往后逐年继续缴纳,就有可能影响按时办理退休。

只要是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养老金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计算的。在这些因素中,对个人养老金影响比较大的是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虽然农民以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与职工退休后养老金计算的方式没有任何变化,但养老金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一是缴费基数的差距。在岗职工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只有在本人的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时,才能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在职职工的缴费基数都会高于农民,而且有的可能高的基数比例还比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缴费年限的差距。农民由于是全额自己缴费,缴费比例为20%,所以一般人缴费满15年,只要达到了法定的退休门槛都不再继续缴费;但在岗职工只要在用人单位工作一天,在还没有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之前,都要继续缴费缴费。从缴费年限来看,很多人都会达到30年左右,缴费年限的差距带来的养老金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三是个人账户的差距。个人账户是由三个原因形成的。一是缴费基数,缴费基数越高,计入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就会越高;二是由缴费年限形成的,缴费年限越长,每年都要按照8%的比例计入个人账户,持续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也就越多;三是利息收入。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的本金就会越高,产生的资金利息也就会越高,从而导致个人账户的总额也就会更高。

综上所述,农民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方式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如果在同等缴费标准、缴费年限,在同一个地方同一年办理退休,养老金是没有区别的;但由于农民按照灵活就业人员方式缴纳养老保险时,缴费基数不一样、缴费年限不一样、个人账户余额不一样、退休时间不一样,退休地点不一样等,退休后养老金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