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官宣了一个重要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这件事情一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再次提起了多年来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年冬天是冷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拉尼娜的情况基本上是板上钉钉,在国家气候中心之前,已有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等宣布了拉尼娜状态,同时还有了例如澳大利亚气象局、欧洲中期天气预报、日本气象厅、英国相应部门的预报支持,都认为年末将出现拉尼娜。加上之前2020-2021年的冬季已经出现了一次拉尼娜,再次出现拉尼娜宣告着“双拉尼娜”进入到第二年。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拉尼娜并不少见,而连续拉尼娜事件也并非罕有,在2008年前后就出现过一次双峰拉尼娜,而1998年之后太平洋更是出现了一次延续数年的长期拉尼娜序列,今年的双拉尼娜其实算起来是本世纪第三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拉尼娜年我国是否就是冷冬?从以往的数据上看,国家气候中心指出,拉尼娜背景下我国更易趋向于偏冷,而且拉尼娜模式下我国南方大部更容易偏向干旱少雨。但这并不绝对。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也也指出,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中,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也就是说,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冷冬其实还并非确定。

当然,大家也要理解季节平均的概念——冷冬和暖冬的判定依照的是三个月内全国的平均值,这和冬季内寒潮活跃造成的极寒,或冷空气平静期短时偏暖不矛盾,也和部分地区严重偏冷/偏暖并不矛盾。也有气象专家指出,这次拉尼娜事件和过去十年里三次拉尼娜不同,更倾向标准型,这会更易导致全国大部冬季平均气温偏低,但我国冬季气候的因子不止拉尼娜一项,还有北极海冰、高原冰雪等一系列因子,需要综合判研。对于普通人来说,阶段性的寒潮和天气变化更值得警惕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