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是说家庭环境和父母格局、受教育程度等原生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可是,如果孩子研究出来的东西是父亲3年前的研究成果呢?

是不是对“龙生龙凤生凤”做了一个新的解释?刷新了吃瓜群众的三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合肥初一学生的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又称“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疑与其父亲3年前负责的项目高度一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和父亲所在单位都发声表态启动调查了。

01

孩子老师说这是“大手拉小手”

据报道,记者曾就此事致电合肥某中学,该生就读期间的任课老师称,刘某阳和父亲的专利相似很“正常”,

“这种情况就属于‘大手拉小手’,他父亲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也会受到影响,父亲的项目他也可以参与,就相当于父亲搞一点东西给他做,类似的科研成果都是一个团队搞出来的。”

这就奇了怪了,“大手拉小手”,难不成就是把父亲3年前的成果和盘托出,换个名字换个标签就算是儿子的成果?

不然,为什么原理和发明外观高度一致,连“发明”的名字都是一样的?——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

02

吃瓜人士说这是“亲子秀”

当然现场的吃瓜群众不是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尴尬了!

继续猛扒,吃瓜群众还发现了猛料,儿子申请的国家专利和父亲七年前的国家专利一致。

父亲弄出一个什么成果,三年后儿子也可以弄出;父亲申请一个国家专利,七年后儿子也可以申请。

亦步亦趋,而且成果高度一致。

无独有偶,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以大奖被收回,其父亲陈研究员受处理、公开道歉告终。

这说明什么?

某类群体子承父业?还是集体搞“亲子秀”?这让我等普通人家的孩子能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露面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鄂东教育人说这是“揠苗助长”,害己坑儿

毋庸置疑,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老师甚至长辈亲自参与指导,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孩子的知识储备不够,不能很好地依据自己的思路表现出创新点来。

但像陈研究员这样,指导六年级的孩子研究基因,像刘院长这样,指导初一的孩子研究激光,就属于“无中生有”了,一样属于扯淡,基因和激光,都属于高中的知识范畴。把孩子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项目定点到孩子未知的知识领域,孩子学习这些内容都要很长时间,哪里会有什么创新思路?

还不是盗用家长的研究成果?

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给孩子,去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以此来为孩子牟利,这就属于学术腐败了!

鄂东教育人有点想不通,作为科学院的研究员,高级知识分子,连这些底线的东西都掰扯不清楚,这还是高智商群体应有的表现吗?

遵循在孩子成长的规律,依靠自己的优势(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等),基于孩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指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实验验证、总结提升,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或生产中的小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参赛不香吗?这才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正途,这才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

反之,基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孩子复刻自己的成果,这样就属于揠苗助长了。

揠苗助长,害己还害孩子:且不说孩子没有经历过科学研究的损失,就是冒牌获奖被取消给孩子带来的实际损失(可能取消重点高中学籍、可能带来的精神上的打击等),也够孩子受的了!以前有“坑爹”一词,现在有“坑儿”一说!

鄂东教育人有话说: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遵守道德底线,遵守教育规律,用自己的优势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汲汲于名利,舍本求末,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