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数字经济圆桌论坛)

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白津夫

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明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对于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体会以下几点。

一、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

数字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趋势性变化,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以利于更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1.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成长点。

二是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7%升至2020年的38.6%,在整个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

三是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2014年至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7%。

四是数字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全国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走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前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实践表明,越是数字经济发展快、规模大的地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效益越好。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地区跃升的重要推手。如我国西部的贵州省,多年来持续发力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快速成长,连续多年经济增速领跑全国。

2.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数字经济以其高技术性,引领产业发展方向,调整资源配置方向,“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这也是产业数字化的重中之重,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在GDP中的占比31.2%,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80%,表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作用日益凸显。更好发挥这一“支点”作用,还要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3.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现代化的重要关口,是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性战略安排。数字化从更深层次上和更广领域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程。

一是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数字技术体系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基础支撑。以5G、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群体突破、交叉融合,正在深刻改变全球技术经济体系,并不断丰富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三是以数字化创新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源头支撑,基于平台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整合创新资源,集合创新力量,强化协同响应,放大创新优势。从而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方向。充分体现“现代化”特征,更好释放数字化潜能。

4.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数字化使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成为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数据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传统的贸易和投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并不断向各个领域渗透。数据要素化、资产化已是大势所趋。国家主管部门明确,将推动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完善数据竞争规则。培育规范的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推动数畅其流、有效应用、循环畅通。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让数据更好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

5.数字经济促进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通过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促进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从数字社会到数字公民,从数字城市到数字乡村,从数字政务到数字生活,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既强调加快数字经济布局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也提出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建设数字中国。就是要从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加快数字化发展,培育数字文化,形成数字生态,建设数字文明,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让全民共建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红利。

6.数字经济推动社会变革不断深化。“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一切因“数”而改变,“技术和数字化将会改变一切”(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数字化正以不同的方式改造价值链,并为增值和更广泛的结构变革开辟新渠道。这是划时代的大事件、大趋势。数字经济成为这一变革的主旋律。数字产品和技术已经在社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正在不断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这就是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影响。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变革还刚刚开始,更深层次的变革还会随着数字化的推进而不断深入。

7.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形成数字生态。经济成长和产业发展都需要合理的生态来保障,我国数字经济超常发展,在很多领域异军突起,产业生态相对滞后。随着数字经济深度发展,必然要推动形成数字生态,形成良好的数字发展环境,构建数字生态空间,打造数字生态共同体。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促进形成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高度协同,开放、共享、普惠的在线生态系统,为数字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创造条件。

8.数字经济发展开启全新数字文明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正在向数字文明演进。正像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影响一样,数字文明将推动全新变革,从更深层次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自然过程。数字文明不仅要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还要创造新的更加繁荣进步的社会,让全民共享数字文明成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强调指出“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二、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趋势性变化的同时也呈现一些规律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高创新性。数字经济源于数字技术创新,国外最简约的定义明确表述:数字经济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杭州G20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把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也同样表达这样的含义。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创新的结果,既源于创新又赋能创新。从实践看,近年来,正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加速创新,才推动数字经济超常发展。因此,高创新性是数字经济最突出的规律性特点,也是数字的本原属性。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数字技术创新力度,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强渗透性。正像信息通讯技术产业(ICT)向经济社会领域广泛渗透,融合形成信息经济一样,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推动形成数字经济集群效应。目前,数字经济渗透率在三大产业领域分别为:农业为8.9%、工业为21.%、服务业为40.7%。通过强渗透性推动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跨界发展。通过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实时在线、全程全域互联互通,推动模式创新和场景革命。实现技术间的相互渗透、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区域间跨时空对接。着力构建一个以计算能力为基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化数字经济世界,全面提高数字化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率。

三是广覆盖性。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过程,在推动经济体系创新的同时,也推动数字化社会覆盖和全新变革。数字定义一切,这是时代的新命题。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链接,形成功能强大、联系紧密的网络化覆盖。互联网、物联网将对物体的管理纳入网络化管理中,使得人与整个世界都融入一个统一的平台。“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45.9%、39.4%,全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 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 万台套,工业APP突破25 万个。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实现广覆盖性。在社会领域,数字化已经广泛融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高成长性。 据测算,目前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是普通经济的 3.5 倍,数字经济投资回报率更是非数字经济的 6.7 倍,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高成长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数字经济是高质量经济,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和未来经济形态。有专家曾指出:“数字经济是一种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 是一种“更高级的经济形态”,是新经济主要代表,是新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和百年不遇的疫情,我们见证了数字经济的巨大成长力,正是数字经济的规模发展,强有力地支持我国经济从疫情中快速恢复增长,并同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商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