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人情事故,就是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经验。人情,是指人的感情表现,是人的常情、情谊、情面。而人情事故,在我们这个重情义的国家和民族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往来,如果从字面理解,只是往和来。但,如果把它放进人情事故里来解释,就可以解释为人情关系中,用于表达感情的一种物质或精神的馈赠。比如,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你去瞧瞧,话劝话劝,这是精神的往来。如果送点物质或钱去接济接济,祝贺祝贺,这是物质的。如果从单向上看,都是往。当对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用同样的方式来话劝,或送钱物来接济或祝贺,这就叫来,形成了往来。往来,不仅包括困难时的同情,还包括喜事的祝贺和分享。精神的就是道喜祝贺,物质的主要表现在贺礼上。

那么,往来往来,谁先往,这就是往来的关键。

我们这边,有民俗,家里无论是喜事、丧事,还是其他事,喜欢记人情簿,作为自己下次确定是否慰问、出礼,给慰问金、礼金多少的斟酌依据。

有好客之人,不管自己亲朋好友,过去是否有往来,只要他知道亲朋好友家有红白喜丧事,他都能得体地去慰问或祝贺,他的往来就多,朋友就多,人缘就好。

也有讲究之人,人家不来,我就不往的。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多的是,总认为,我家有事,某某某,没来,他家有事,我为什么要去。

殊不知,往来是多种因素确定的,一是感情交往的深浅,就是说,我与你之间感情有无发展到需要交往的程度;二是信息的知晓,人是动态的,就在你发生需要交往事务的那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人家不在可知晓的圈子里,就可能因为不知而不来。这样一计较,自然往来的圈子就会变小,人脉也就自然少了。

往来要提倡,但,往来要有度。中国的人际关系,比较特殊,人际关系的亲疏,与人情往来程度往往成正相关的。因此,人情事故掌握确当的度,会使自己,精神愉悦,办事顺利,有时还会收获意外惊喜。如果把人情事故经营的超越了度,一是增加了经济负担,使自己饱受份子苦。二是使人情变了味,甚至是别有用心或变相的行贿受贿,超越了道德和法律底线,那就会得不偿失,有损社会风气。

往来提倡对等而不是平等。我这里说的对等,是往来的因素或因果对象,不单纯指往来物质的含金量。比如,在斟酌往来时,要看因素对象、看因素方的辈分。我有一朋友的表弟,在他父母(表弟的亲姑妈)生病时,就以他的孩子生病,表哥没有及时去看望为由,而没有去看他的表哥的妈妈,直至他的姑妈因病去世,他都没有去看望。他表哥确实有不到地方,但这个表弟,对待往来的视野就太浅薄了。一是,两个需要看望的对象不同,有本质区别。他表哥没有做好的地方,不能迁就于自己的姑妈。更何况,姑妈是长辈,而自己的孩子是晚辈。他与姑妈之间有亲情,且,很近。与姑妈有往来,与姑妈的其他孩子之间还有往来呀!这事,我朋友就做的好,在这位表弟妈妈(朋友的舅妈)生病时,不计前嫌,依然截然地去医院探望,我为这位表哥行为点赞。

往来不能分贵贱。不论你是社会中什么角色,也不论你穷富,往来时讲究平等的。但是,在考虑参合救济性质时,也或者说,在出礼时,考虑救济对方时,可以礼与救济分开,不给对方将来与你往来时带来困惑。

往来时,应考虑货币价值。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的货币价值不能与本世纪20年代的货币价值等同吧。我有一个朋友,讲过一个实例,就是他在1997年出一个朋友女儿上大学的礼,出了400元,而轮到他的朋友出他儿子上学礼时,已是2011年,他的这位朋友的礼,给我这位朋友心灵上重重地敲打击了一下,友情不能用金钱来替代和衡量,但这位朋友的朋友做法也太欠考虑了。

认知有局限,看法存不足,欢迎大家讨论,顺眼的顺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