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9日上午,广西北海一所初中二年级学生小谭在校园晨跑途中倒地不起。

在救护车到达之前,他停止了呼吸。根据家属提供的尸检报告,小谭的死因初步判断为心源性猝死。

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小谭自然死亡,警方没有立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家长认为孩子“好好的去上学,人说没就没了,校方不可能一点责任没有。”

这一问题引发网友热议:学校到底有没有责任,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如何避免此类事故成为讨论的焦点。

据了解,事发后,家属通过学校监控看到,小谭倒地时,校长正站在几十米外。大约过了三十秒,走到了小谭的身边,随后让同学带他去医务室。

家长表示,小谭是7点32分倒地,而且是慢慢倒地。7点42分,老师拨打了120紧急电话。7点47分,第一批救援人员到达。

急救病历上写着,当他们到达时,男孩的呼吸和脉搏已经停止。随后,被送往医院接受紧急抢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过程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他们认为,等小谭倒地时,如果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就好了。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心源性猝死的急救被称为“黄金五分钟”。因为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如果在前四分钟进行心肺复苏,获救的可能性超过50%,但超过六分钟以后,被抢救过来的概率就只有4%了。

但事实上,由于急救知识普及程度不高,急救设备的配置也并不普及,这给急救到位带来了局限性。

很多情况下,由于现场人员不懂急救,通常只能通过拨打120 将来呼叫急救人员,经常就错过了黄金时间。

老王认为:跑步过程中发生猝死,撇开责任问题。最实际的环节在于如何普及急救知识和设备,如何提高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意识,为生命赢得时间,这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猝死,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其特点是突发、急速。

从定义上来说,从症状到死亡,不超过6小时,快速的、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就能被定义为猝死。

一般来说表面上是运动引起了猝死,但隐性心脏病和其他疾病才是运动猝死的“幕后黑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疾病要么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被忽视,要么这些疾病本身就比较紧急,来袭时很快就会死亡。

根据引起猝死的疾病不同,猝死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在猝死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最常见的是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和心肌炎等。

非心源性猝死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疾病、非冠状动脉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过度劳累、酗酒、药物和剧烈运动等也都是非心源性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伦敦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工作超过11 小时会使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67%。熬夜还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很容易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导火线”。

猝死很可能发生在三类人身上:

1、有猝死家族史;

2、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3、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过度劳累、肥胖、精神压力大、暴饮暴食、抑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动预防猝死要记住这三点:

1、运动前先检查隐性疾病

绝大多数猝死都属于心源性猝死,因此在运动前,就对自身的隐性疾病进行调查就非常必要。

预防猝死的首要措施是在运动前进行身体检查,例如运动平板试验等。

2、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的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超负荷运动容易超过心脏承受能力,导致能量耗尽,引发心脏骤停。因此无论是什么运动,都应该一步一步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评估自己的能力极限。

比如,马拉松,本身就是一种超高强度的耐力运动,老王一直不主张未经训练的人贸然去参加半程、全程马拉松。

平时自己跑步的时候,出现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应立即减慢速度或停止运动,不要咬牙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猝死高危人群,猝死的预防应重点关注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遵医嘱,科学及时治疗基础疾病。最重要还有一定要戒烟、戒酒,不熬夜,睡眠充足,并进行合理的适当的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猝死的现场的急救方法

A、早期心肺复苏(CPR)

(1) 鉴别心脏骤停的三步法

1、判断病人的意识:先用双手轻拍病人的肩膀,在耳边呼唤,看有无反应。

2、求助,拨打120:向身边的人求助,立即拨打120,请人帮忙查找附近是否有自动体外除颤器。

3、判断病人的心跳:判断病人是否有呼吸,当病人没有呼吸,没有意识时,说明心脏骤停,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心脏骤停三步急救法

1、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患者平躺在坚硬的平面上,将施救者双手交叉置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上身前倾,伸直手臂,垂直向下用力按压。压缩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2、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孔,然后推开下颌,使患者的嘴始终张开。清除口腔内的异物,施救者用力吸气,将空气吹入患者口中,每30次胸外按压,进行2次人工呼吸。

3、继续重复步骤1和2:如果患者已经恢复心跳、自主呼吸和脉搏,或者患者超过30分钟没有呼吸或脉搏,瞳孔扩大,则可以考虑停止CPR。

B、自动体外除颤(AED)

大多数因运动而猝死的原因是心脏骤停。超过70% 的心脏骤停是是因为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击除颤。所以AED的普及也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只需要根据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运行。操作非常简单,经过简单训练即可抢救。

它是一种可以自动分析心率的急救工具,通过快速除颤,达到恢复正常心率的目的。当附近有可立即使用的AED时,应先使用AED,然后再进行C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