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 澎湃新闻、山东商报

编辑 | 学术君

据澎湃新闻,10月27日,青年考古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刘拓近日在四川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考察洞窟壁画过程中坠崖去世,享年31岁

27日,据马尔康市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刘拓一行4人前往考察,其中3人因路险折返,刘拓1人独自前行,26日20时40分左右搜救队发现了坠崖的刘拓,当时他伤势严重,人已失去意识,经抢救无效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刘拓,199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湖南常德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曾任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

2015年,刘拓在伊拉克“考古旅行”途中,曾被伊拉克军队误抓十余天,后安全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困伊拉克

2015年7月13日,刘拓在伊拉克进行“考古旅行”,“上午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下午萨迈拉遗址”,在萨迈拉遗址,他被伊拉克军队当做恐怖分子遭到误抓。消息传回国内,轰动一时。

被困十余天后,刘拓回国。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本来的计划就是去萨迈拉,返回巴格达,然后陆路或者飞机到库尔德自治区。”他曾表示,当时他向抓他的人“解释清楚自己的旅行身份以后”,还是被抓到监狱关了起来。

2018年,刘拓接受了一档网络演讲节目的邀请,他的那段演讲题目就是《去中东》。当时,他介绍自己,“我叫刘拓,现在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博士生……我其实主要是想说一下我去中东国家的起因还有过程,以及我觉得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刘拓说,他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专门找危险战乱的国家旅游”,“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主要的旅行还是在国内。”高三那年,身为保送生的刘拓,“第一次出行就去了十四五个省”,他表示,自己很多计划是围绕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展开的。

2013年,刘拓第一次出国。对于出游的地点,他希望“去一些历史悠久的、有古代文明还有考古遗址多的地方”,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而“在这两方面结合得最好的地方就是中东。”2014年上半年,他第一次来到中东,“去了地中海东岸的几个国家”。下半年,他“沿着丝绸之路,把中国以西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这几个国家跑遍了。”

2015年,伊拉克的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刘拓等来了一个契机。去过伊拉克,他“又去了沙特、阿曼、也门、叙利亚、利比亚”,“狭义的中东范围我基本就去遍了。”

未尽的书稿

山东商报记者注意到,据西北师范大学网站内容,2020年11月26日,刘拓应该校历史文化学院邀请,作了题为《战后伊拉克北部遗址勘查》的主题报告。据悉,本次会议由王新春副教授主持,院长何玉红教授、教师马军霞副教授及7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

在报告中,刘拓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战后伊拉克北部地区遗址的勘查进行了讲述。他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阿卡德—新苏美尔时期的浮雕、亚述城遗址、尼姆鲁德遗址、尼尼微遗址、哈拉特遗址,并结合历史图像资料,展示了战争前后历史遗迹在人为破坏下的保存状况等内容。

2021年,刘拓的《阿富汗访古行记》一书出版,讲述了他在阿富汗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的见闻故事。

在书的《后记》部分,他写道,2015年他在伊拉克被误抓后,很多出版社找过他,希望他把在伊拉克的经历写下来。但他认为,一方面,自己并不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另一方面,旅行时间有限,其旅行的目的性比较强,不愿在一个地方花太长时间与他人深入接触。

后来,在邵学成博士的鼓励下,他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他提到,随着《阿富汗访古行记》顺利与读者见面,“那就是时候开始写我旅行更深入,让我印象更深刻的伊拉克之行了。”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山东商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