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开通后不涨反跌?21号线的价值早已被透支

俗话说,地铁一通黄金万两,关于修地铁这档事,向来是普罗大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有部分人把地铁当作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最近,领导留言板上就有一位街坊提出质疑,大致的观点就是21号线快车影响运营,开通以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战略目标,沿线增城广场周边房价不涨反跌就是例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领导留言板)

啊这……房价下跌也能怪地铁?客观来讲,这位街坊的建言主要是针对21号线运营方式的优化,出发点是好的,但以房价作为地铁线路价值的论据,未免就有失偏颇了。

其实,地铁开通后房价并不一定会涨,毕竟影响房价的因素太多了。而且,很多地铁线路的红利都是在开通前就被“透支”了,比如小编踩盘富颐华庭时,销售已经拿着远期规划的19号线茅岗站当营销话术了。

(富颐华庭宣传图上标出了“茅岗站”)

所以说,地铁对房价的拉力更多地体现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尤其是动工期间,很多开发商在此时就已经把地铁红利提前“加”到房价里,并随着地铁工程进度而逐渐涨价,这在往常的楼市里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们就说21号线增城段2015年底至今的房价跌涨情况吧,这期间中新、朱村、荔城等板块的房价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但综合来看涨得相对猛的是2015年-2018年,从最早的单价八千多,一路冲到一万八以上,涨了一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情况的街坊都知道,21号线正在2015年动工,并于2018年底开通镇龙西至增城广场段。不过,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中新、朱村、荔城等也迎来了新的拐点,在2019年这一年里,增城全区整体的房价都在下跌,尽管跌幅不是很大。

(图源/安居客)

直到2019年底21号线全线开通,增城段沿途几个板块的房价才稍有“回暖”的趋势,但总体而言涨幅已远没有2015-2018年期间那般迅猛。若是拿现时的房价跟2018年相比,确实是开篇街坊所说的“不涨反跌”。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街坊和业内人士都认为是因为21号线的红利被提前“透支”,所以等到真正通车已是强弩之末。但是,理论上即便不涨至少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何2019年至今又会整体下降呢?

房价受多重因素制约,地铁更需强调民生价值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开篇的街坊将其归咎于21号线快车的运营问题。但诚如上述所言,地铁对房价的推动主要是在前期,长久来看对房价影响更大的是区域的综合性发展。

就说朱村板块,早些年房价能一路爬升,既有21号线的影响,也有科教城和几个产业项目规划的功劳。只不过,后续这些项目兑现速度过慢,单靠21号线并不足以支撑买房人的信心,所以朱村房价开始停滞甚至下滑。

(朱村实景,摄/黄埔生活汇)

对于朱村房价话题坊间观点各异,也有人不认可小编的说法(“唱衰朱村”?对不起这个锅我不背!),各抒己见其实很正常。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房地产发展到如今,买房人考虑得越来越多,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商业、产业经济建设等在内的各种要素,都会制约到区域房产的发展。所以说,仅作为交通配套代表的地铁,对房价来说只是托底,但能不能托得住,也得看其他要素争不争气。

并且,地铁交通的规划更需要关注的是民生意义,强调线路的通勤作用和沿途的经济发展,而不能单纯地将其当作“炒房工具”——区域发展水平的参考指标是居民的幸福度,而不是房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号线苏元快车站,摄/黄埔生活汇)

就说21号线,抛开以房价当论据的言论之外,开篇的街坊对线路通勤作用的质疑确实也有一定道理。快车模式本是考虑高客流量站点的分流,但在实际运作中又容易引发诸多问题,比如快车站设置欠妥、增加普通站部分慢车的候车时间、班次间隔久等。

(图源/黄埔生活汇留言区)

显然,大部分人是将21号线定位为民生工程,考量的是线路全程的通勤时间,对官方的建言更多地是希望优化运营服务,让增城、黄埔居民能更便捷地“入城”。

“房住不炒”基调下,新政对房价跌涨影响更大

强调地铁规划的民生属性,其实也跟当前“房住不炒”的楼市基调相吻合。地铁建设有利于房产销售不假,但过分夸大和炒作则不可取,毕竟长期以来楼市就不乏因过度标榜规划、后期大饼难兑现的迷幻事件。

比如传闻将经过黄埔永和的23号线,可以说是该片区早期楼盘营销的一大话术,这个“卖点”在当年也吸引了不少人置业于此。但是,线路规划后续却是“一鸽再鸽”,以至于成为永和片区业主心中的一个痛点。

(23号线网传线路图,仅供参考)

就当前的楼市形势来看,无论是借地铁规划,还是其他利好来炒房的行为,实际上并不讨好,因为官方调控的杠杆就摆在那里,任凭大饼再香,也抵不过新政“求稳”的那一份份文件。

就说刚刚开通的地铁18号线,也没能阻止南沙近期整体房价的下调,很明显新政对楼市的作用早已盖过了地铁,在这种情况下不良投资客的发挥空间也就被压缩了。

(18号线,图源/广州地铁)

同时,与之对应的是买家的心态已经渐趋冷静,诸如黄埔、南沙这些近年来房价爬升过快的区域,今年4月份新政推出以来的市场氛围也越来越理性。

一手房限价下调3%、二手房“二改五”并出台指导价、房贷从严……这一系列调控导致很多买房人开始进入观望周期,这也为房价的合理下调和维稳争取了更多时间。

总而言之,“房住不炒”的大方针是需要严格贯彻的,对于地铁等民生配套和房产之间的关系,我们最好是辩证看待,正确理解民生工程的价值,不要被市场上一些不良风气带偏,各位街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