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号称“大清第一巨贪”,当时极得乾隆的宠信,虽然很多大臣都恨他、怕他,但是很少有人敢和他明着斗,电视剧中刘墉智斗和珅、纪晓岚捉弄和珅这样的情节,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发生。

那么,这三个人当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 1751年

1751年,32岁的刘墉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刘墉家世代为官:他的祖父曾经担任四川布政使,封疆大吏,从二品;他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的股肱重臣,为官清廉正直,他担任左都御史时,敢于参奏大学士张廷玉和尚书讷亲,因此名闻朝野。

刘墉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因为他父亲的原因,他并没有参加科举,而是以“恩荫举人”的身份直接参加会试和殿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墉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殿试的时候,当前十名的卷册呈给乾隆的时候,刘墉的试卷本来排在第一,但是乾隆有心提拔平民考生,于是出身官员之家的刘墉就被降格,只考中了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就升职为侍讲学士,从四品。

这一年,纪晓岚正在河北献县家中为母亲守孝。之前他已经在顺天府的乡试中夺魁,但是因为这次考试太成功,他志得意满,直接导致在后来的会试中落选。

此时27岁的纪晓岚已经娶妻,他的妻子是邻县一位进士的女儿马月芳,马月芳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这时的纪晓岚还没有能力纳妾,他开始发奋苦读,为三年后的会试做准备。

这一年对于和珅来说可能不大会记得什么,因为他刚一岁,他的父亲是福建副都统常保,他家属于满洲正红旗。

二、1754年

1754年,纪晓岚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中考了二甲第四名,虽然比刘墉的成绩稍微差了一点儿,但是他也入选了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又被授予了编修之职。

这一年,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因为办理军务出错而被革职。刘墉受到父亲的牵连,从侍讲职位降为翰林院编修。

纪晓岚和刘墉在翰林院做了同事,大概持续了两年时间。

纪晓岚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这一年,和珅四岁,他应该能记得一些事了,但是他童年的记忆显然是悲伤多欢乐少,因为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难产去世,只留下刚出生的弟弟,和琳。

和珅与和琳兄弟两个注定要相依为命,因为六年之后,他们的父亲常保也去世了。

九岁的和珅带着六岁的弟弟艰难生活,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能够为自己和弟弟赢得更好的生活。

三、 仕途坎坷

纪晓岚先后担任英武殿纂修、功臣馆总纂等官职,曾经两次陪同乾隆出巡,深得乾隆赏识。

1762年,纪晓岚担任提督学政,被派到福建去主持院试,享受的是钦差待遇。

在此期间,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被查实之前虽然办事有错但是忠诚可恕,于是被免罪,授予了刑部尚书的官职。

1768年,纪晓岚的仕途跌入低谷:因为给贪污的官员通风报信,他触怒乾隆,被发配到乌鲁木齐赎罪。

1771年,纪晓岚再次和刘家产生了一次交集:乾隆想修纂一部内容丰富的《四库全书》,担任国史馆总裁的刘统勋就向乾隆推荐了颇有才名的纪晓岚,于是纪晓岚得以从新疆回到京城,担任诏校秘书职位。

担任《四库全书》总裁官的正是刘统勋,然而他并没有看到《四库全书》的编纂完成。

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在赶赴早朝的路上,74岁的刘统勋在轿子中故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统勋画像,网络图

纪晓岚开始担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刘墉则回家守孝。

早在刘统勋担任刑部尚书时开始,刘墉就不再受父亲罪名的牵连,他从1756年就被外放到地方担任地方官,和纪晓岚一样,他也担任过学政,先后是安徽学政和江苏学政。

乾隆欣赏刘统勋的忠诚正直,对刘墉也寄予厚望,在刘墉被派到安徽、江苏担任学政职位的时候,乾隆特地召见,并赋诗赐给他,希望他能够像他父亲一样为官清廉,为人正直。

刘墉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他到了地方上之后做事非常认真,严厉杜绝了考场中的作弊现象,为官处事风格峻厉刚急,为政公正廉明,很为当地官员和百姓敬服。

1772年,刘墉的官职做到了陕西按察使,负责陕西一省的“刑名”事务,一方大员,权势显赫。

父亲的去世让刘墉暂时告别官场,开始为期3年的守孝。

四、1773年

1773年,49岁的纪晓岚在领导编纂《四库全书》,54岁的刘墉在家守孝,23岁的和珅则摩拳擦掌,准备投身官场有一番作为。

和珅很聪明,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还通读四书五经,可惜这些学问好像对他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什么帮助,19岁时他在科举考试中落第,只以文生员的身份袭三等轻车都尉,三年后被授予三等侍卫。

1773年,和珅读过的四书五经终于让他展现出和其他侍卫的不同之处,乾隆欣赏他的才学和伶俐,于是和珅成为乾隆仪仗队的侍从,从此开始了仕途上一路火箭式的飞速提升。

和珅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1773年,和珅担任管库大臣,因为表现出色,乾隆提拔他为乾清门侍卫,很快又升为御前侍卫,担任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不到五年时间,和珅就历任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位,加封太子太保,封一等男爵,在乾隆跟前是说一不二的红人。

据史料记载,从和珅继承三等轻车都尉起,到他获罪入狱的29年时间里,他获得封官多达47次,称得上是清朝之最。

随着官职的提升,在和珅周围逐渐聚集起以他为核心的势力集团,为把持朝政打下了基础。

五、1776年

1776年,刘墉结束了三年的守孝,回到京城,在南书房任职。

清朝的南书房是一个重要的中枢机构,这里汇聚的人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汉族优秀的士大夫,其次是皇上信任。他们为皇帝充当侍讲、秘书和顾问的角色,在制定国策和议政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年十月,刘墉开始担任《四库全书》馆的副总裁,相当于之前他父亲官职的副手。

刘墉和纪晓岚再次一起共事,刘墉的官职比纪晓岚高,纪晓岚的工作量和责任则都比刘墉重。

六、刘公案

1781年,刘墉与和珅有了一次共同办案的机会。

刘墉画像,网络图

山东巡抚国泰是皇亲国戚,他不仅势力很大,而且为人狠毒,贪婪狡诈,在山东地方上,他与布政使于易简互相勾结,对所属山东各州县索取贿赂,使各州县亏空合计达两百多万两。

监察御史钱沣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他一向敢于弹劾贪官污吏,知道国泰的贪污行径之后,他当即上书弹劾国泰和于易简,于是乾隆派刘墉与和珅一起去审理此案。

国泰是和珅的党羽,两个人平时多有书信往来,和珅知道乾隆要严查国泰一案之后,免不了向国泰通风报信。

但是刘墉多年来一直和贪官污吏打交道,对他们的伎俩了解得很清楚,他也知道和珅在朝廷内外有什么样的关系网,为了能够查清案情,到达山东之后,他就假扮道人微服私访,终于查明了国泰一案的实情。

刘墉向朝廷如实报告案情,但是和珅却试图包庇国泰,刘墉将自己查访得到的证据悉数列出,历数国泰的罪行,在他的据理力争之下,国泰终于伏法。

刘墉在此案中表现机智,又一心为民请命,惩办贪官,他的所作所为在民间流传开来,有人就根据此事写成了通俗小说《刘公案》,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执法如山、正气凛然,但又不失诙谐幽默的清官“刘罗锅”的形象。

七、和珅的对头

国泰并不是钱沣敢于弹劾的第一位高官,在此之前,他曾经弹劾过陕甘总督毕沅,毕沅因此被降职。

钱沣还曾经当面指责和珅,因此被和珅记恨。

这次国泰一案终结,国泰虽然受到了严惩,但是因为他是和珅同党,在国泰伏法之后,和珅对钱沣实行打击报复,钱沣则暗中收集和珅贪污的证据,准备寻找机会弹劾和珅,扳倒这个残害过无数官员的当朝大贪官。

但是,钱沣还没来得及完成奏疏,他就因病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沣画像,网络图

和一心惩治和珅的钱沣相比,刘墉并没有直接与和珅作对。1782年,他担任左都御史,是钱沣的顶头上司,有督察百官的职责,可是他知道乾隆盛宠和珅,绝不是自己能够扳倒的,所以当时他“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和电视剧中的刘罗锅相比,刘墉的诙谐幽默是一样的,但是却少了嫉恶如仇的勇气和直面大贪官的胆量。

八、《四库全书》的14年

1787年,纪晓岚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全书历时14年。在此期间,纪晓岚还完成了《契丹国志》、《热河志》等书的编纂工作。

编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纪晓岚亲眼见过同僚被累死在书桌之前的情景,敬业的文人在闭眼的前一刻还在奋笔疾书。

即使是没有被累死,安静的四库馆里有时也会突然闯进几个侍卫,把正忙着工作的官员带走,罪名是“私藏逆书”,或者是“诋 讪 怨望”,纪晓岚这些文官从来都没有听到过的罪名。

纪晓岚画像,网络图

这些同僚进了监狱,从此就再也没有出来。

在背后策划这些文字狱的就是和珅,四库全书馆的正总裁,纪晓岚的顶头上司。

纪晓岚始终想不明白,这位有着一张俊秀面孔的年轻官员怎么就坐上了当初刘统勋大人的位置,他有什么才能,又有着什么功绩?

他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只有一口又一口地抽着手中的烟袋,然后,处理好手中的每一行字,每一本书。

《四库全书》编纂完成的时候,纪晓岚环视周围,当年同自己一起入四库馆的,除了自己,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得以善终。

而自己,虽然现在还能活生生地站在这里,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曾经经历过多少次险象环生、令人胆战心惊的文字冤狱。

虽然他生性诙谐,喜欢和同僚开玩笑,喜欢看他们被嘲弄时的丑态,可是他却始终不敢把玩笑开到和珅的头上。

为求自保,他对和珅只能敬而远之。

纪晓岚和刘墉一样,有着官场被贬或者发配边疆的经历,他们知道那滋味不好受,而现在大权在握的和珅,极擅长制造冤狱。

九、和珅的结局

让纪晓岚和刘墉庆幸的是,他们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和珅的倒台。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已经即位三年、洞悉全局的嘉庆对和珅忍无可忍,当即下令让和珅值守梓宫殡殿,借此机会把他软禁起来。

嘉庆画像,网络图

奉旨办理和珅一案的,正是已经80岁高龄的刘墉。在这个案件上,刘墉一反近几年的慵懒形象,再次表现出自己不畏强权、机智精明的一面,很快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残害官员的20条罪行,并将其奏报给嘉庆。

正月初十,和珅束手就擒。

正月十八,和珅收到了嘉庆御赐的白帛,这位清朝第一贪官追随乾隆而去,时年49岁。

1805年二月,81岁的纪晓岚病逝于京城;十二月,86岁的刘墉在家中安然而逝。

刘墉、纪晓岚、和珅三个人曾经被并称为乾隆朝的三大中堂,但是三个人为人处事、做官执政的风格却完全不同,不同的处世之道也为他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