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科技发展的关键在创新。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相关部门组织举办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而获奖的学生也基本会以科技特长生等名义被保送升学。正因如此,一些人就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当作了一条升学的捷径,甚至不惜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某国疑似用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供他儿子刘某阳获奖以帮助其升学。

2015年,就读于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刘某阳,凭借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获得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刘某阳也因为这个奖项在2017年被合肥一六八中学以“科技特长生”的名义录取。

刘某阳对外也将该发明称为“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无独有偶,2012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就发布了一项名为“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的研究成果,而且该成果的第一作者正是刘某阳父亲刘某国。这两项成果,不仅名称高度一致,其工作原理、仪器外观也基本一致。看过装置图,不少网友直言,不能说毫不相干,简直是一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刘某阳再次凭借发明“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同年,刘某阳申请了名为“一种新型酒精光谱吸收特性演示验证系统”的国家专利。而早在2011年,其父刘某国就申请了“激光酒驾道边在线检测系统”的国家专利。这两篇专利的内容同样存在高度一致的情况。

10月26日,记者联系刘某阳高中老师,该老师称刘某阳确实受到了父亲的指导和帮助,毕竟他父亲从事这个行业,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他也可以参与到父亲的项目研究中。这位老师表示,这种情况属于“大手拉小手”,很正常。

看到这样的回复,网友也是哭笑不得,表示汉语真是博大精深啊,拼爹成了“大手拉小手”,多雅致、多温馨啊。还有不少网友直言:这是拉的什么手?是权力之手还是利益之手?

当然,父母是科学家,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科研方面比其他孩子更有优势。我们也不能因为父母是科研人员,就要求孩子不能从事科研活动,但是像刘某阳这样的情况却不得不让人怀疑,两个获奖成果均以其父之前的研究成果高度一致,特别是发明的装置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简直一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某阳事件不由让人想起了去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武汉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事件。这些事件的一再发生损害的将是社会的公平,这其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甚至是学术腐败行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严查,勿枉勿纵,还大家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