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段7年前的老视频火了,2014年,特斯拉的马斯克与联想的杨元庆一起参加了央视的《对话》节目。

马斯克在节目中说自己不大喜欢营销这个概念,随后杨元庆霸气表示,联想一年可以卖出1.15亿台设备,平均每秒要卖出5台设备,而特斯拉当时还只有不到3万的用户,言下之意,“你在教我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马斯克并没有回应杨元庆,但7年之后的今天,他却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美国时间10月25日,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了一万亿美元,马斯克的净资产也达到了2552亿美元,比盖茨和巴菲特加起来都多。

特斯拉了什么魔法?它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成长到现在这种程度?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到底被施

(1)技术驱动,特斯拉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在与杨元庆“对线”的时候,特斯拉才刚刚推出第二款车型Model S参数图片)不久。这时候的特斯拉,确实更多作为“大玩具”,前两款车都是跑车,销量自然与联想这样的国际巨头没法比。

三年后,特斯拉推出了Model 3,从此开始如马斯克所说,“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Model 3刚刚上市就获得了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最佳安全精选奖以及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最高安全评级,这也就意味着它成为了最安全的汽车之一。实际上截止今日,特斯拉在售的四款车型Model S、Model 3、Model X以及Model Y,全部获得了NHTSA五星碰撞安全评级,全系车型“通关”,这是沃尔沃和丰田都没能做到的事。

以“最便宜”的Model 3为例,特斯拉采用了非常独特的车身架构,车头和车尾都留出了储物空间,这样可以缓解前后碰撞的能量。特斯拉选择将电池平铺在汽车地板上,整个结构非常强大、坚固,不仅可以为车辆提供了足够的强度以及巨大的褶皱区域,还降低了车辆的重心。这种结构完全是根据电动车的特点设计的,最大限度提升了车体的抗碰撞能力。

此外特斯拉的“躲避”碰撞能力也非常了得,它全系车型都标配前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侧撞预警等安全功能,而且硬件方面也足够强大,这让它比其他车企安全性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动力电池方面,特斯拉“罕见”地选择了圆柱形电池作为其车用电池规格,这在当时也是独树一帜的。它认为圆柱形电池每kWh的成本比其他类型的电池要低,而且工艺成熟、一致性好,缺点嘛也很明显,就是成组后散热不好设计。

为了实现更好的电池热管理,特斯拉率先使用了液冷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圆柱形电池的散热问题。而且它还努力调节电池的配比,比如大幅减少了减少钴的采用量。当然还有最近特斯拉新推出的4680电池,它采用了“无级耳”的设计,也是非常创新的。

特斯拉还是最早提出“用软件定义汽车”的车企,从2014年11月推送V6.0版本的车机系统开始,特斯拉持续通过OTA的方式为车主们升级车机系统,并且已经基本实现了城市道路L3级自动驾驶的能力。

最关键的是,特斯拉似乎从来没把电动车领域的同行们当做对手。它甚至主动开放了专利,这某种程度推动了近几年电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它的思路很明确,特斯拉这种技术驱动型的企业,等你把它这些专利搞懂量产,它的新技术早就出来了。

(2)打造超级全自动生产工厂,“特斯拉速度”惊人

前阵子,特斯拉的柏林超级工厂举行了竣工仪式,确定将在11月、12月实现小批量生产。马斯克在活动现场强调,把新技术变成可量的技术,需要的不只是会造车。实际上特斯拉将造车的母体-工厂,也视作它的产品。

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从奠基到预备生产只花了10个月的时间,不管是立项审批还是工厂建设,都创造了历史最快记录。

特斯拉对于制造的管控堪称“变态”,为了达成更高的效率,它并没有像同行一样尽可能多地选择外包和购买设备,反而是尽量减少外包和自行设计设备,不停对制造设备和制造流程进行创新和改进,不断探索更佳的路径、挑战自身工程能力的极限,做到了工厂级的垂直整合。

以上海工厂为例,它可以进行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的全部环节,它的整个生产过程依赖的外采零部件极少,几乎所有生产工作都是自给自足的。车身中心、烤漆中心、冲压生产线以及组装中心,机器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工人的数量,而且一个机器人往往可以完成多个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特斯拉又推出了前后一体式压铸车身,将原有的70个零件缩减成了1个,这种做法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但特斯拉又一次做到了。这种一体式车身比用冲压件装配起来的车身更轻,结构强度和刚度更好,而且很显然生产效率再次大幅提高了。毕竟压铸是一次成型的,而且不需要进行二次热处理。生产一台Model Y车身的平均时间被降到了45 秒,这种生产节拍简直恐怖。

这就是“特斯拉速度”的魅力,能用机器的绝不用人,只要能提升生产、制造销量,哪怕再难也要把它啃下来。

(3)“不近人情”的直营模式,消费者却很认?

传统汽车厂基本都是通过第三方进行销售和服务,车企、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利益三角。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非常明显,最典型的就是信息不透明以及“按闹分配”。

不管是官网、体验店还是服务中心,均由特斯拉直营,不管是销售还是维修保养,价格都是全国统一的。

逛特斯拉的体验店与传统的4S店完全不同,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甚至不是推销车型,而是对产品进行讲解,真正做到“让客户不被打扰”。在客户对车型进行了解之后,可以通过任意渠道购买。而特斯拉的维保服务也大不一样,他们会优先考虑通过线上诊断、移动服务来解决问题,不到逼不得已不让用户到店维修。比如车胎被扎了,特斯拉会优先派移动服务车直接到所在地点进行快速维修,而不是非要客户到店。

当然,特斯拉对“上帝”们也没那么客气,即使是“维权”引发了全网轰动的客户,如果确实有抹黑特斯拉的嫌疑,一样给他们来个法律贴脸,这与传统车企“息事宁人”态度完全不同。在特斯拉这里,只讲究真凭实据,“闹”是没有用的。

最近特斯拉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锁定了7.20郑州水淹全损车辆的快充功能。因为如果车辆被淹得比较严重,就会被定为全损,一般这种车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流入二手车市场。特斯拉果断做了一招“釜底抽薪”,如果购买的二手特斯拉没有快充,那就要小心是不是“泡水车”了。其实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还遭人恨,但特斯拉就这样干了,因为它觉得这是对的事。

特斯拉之前几番降价,不少人称特斯拉车主是“韭菜”。但它的逻辑很简单,之前承诺的国产化实施了,成本下降了,那车价也应该降。最近原材料、芯片价格上涨了,那车价也一样会。虽然特斯拉的做法似乎“不近人情”,但对消费者来说,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倒是非常受用。

(4)功夫拍案

特斯拉的成功,其实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方位创新。在所有的车企中,它确实与众不同,有着一股理工男特有的“楞”劲。同时,特斯拉的各种理念也在不断被其他车企学习借鉴,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反观联想,它在2013年销售量就升居世界第一了,但在创新上却始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原因当然也很简单,特斯拉在高价挖工程师,联想在给退休的高管发1亿的退休金(联想官方已辟谣),特斯拉在开放专利,联想在缴纳巨额的专利费,因此7年时间早已是沧海桑田。

当然,我们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不是“拉踩”,而是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希望阐明特斯拉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因为有着特斯拉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中国电动车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看清现实,认清差距,有很多时候,比煽动情绪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