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杂志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研究员应用了精准的“双标水”技术,对来自29个国家的6600多名男性和女性(年龄从8天到95岁)进行了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和身体活动)的测量。

报告表明[1]:婴儿刚出生时的代谢水平与成年人接近,随着生长发育需要,代谢水平猛涨,在1岁达到高峰期,约为成年人的150%;1岁之后,代谢水平出现回落,以每年大约3%的速度下降,到20岁时达到成年人水平;在20-60岁之间以成年人代谢水平稳定维持;60岁之后,代谢水平开始以每年0.7%的速度缓慢下降,到90岁左右,代谢水平下降至成年人的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翻了以往中年肥胖与基础代谢下降相关的结论,代谢不背中年发福的锅!那“中年肥胖”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

中年发福的原因有这些!

1、肌肉减少

有研究表明[2],骨骼肌质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从30岁左右开始下降,女性则为45岁左右,65岁之后明显下降。

青少年时期,机体成骨细胞和肌肉细胞活跃生长,脂肪细胞生长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满足生长发育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骨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生成逐渐下降,机体的骨骼和肌肉质量、肌肉力量随之下降;而脂肪细胞的生长逐渐加快,脂肪含量增加,脂肪细胞逐渐进入骨骼、肌肉组织中,分化并替代骨细胞和肌细胞。这种异位脂质沉积会使得肌肉僵硬,肌肉质量下降,肥胖风险增加。

2、脂质周转能力下降

有研究表明[4]: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体重增加还是下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出现脂肪组织脂质周转(脂肪细胞中脂质/脂肪被去除和储存的速率)下降的情况。研究指出,男性在脂质周转下降时,如不节食,体重将平均上涨20%,而加速脂质周转的方法就是多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激素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激素水平波动变化,也容易导致肥胖的发生。比如生长激素和睾酮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反应性降低,瘦素抵抗等都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肥胖的发生[3]。

4、运动量减少

中年人因工作和家庭事务繁忙,常常没时间或没精力运动。体力活动量的下降,机体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是导致中年肥胖最直接的因素。

体力活动的减少可导致骨骼、肌肉质量减少及脂肪增加,而骨量、肌量的减少又进一步导致体力活动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5、膳食热量摄入过高

面对压力,中年人多选择“躺尸”和“美食慰藉”。方便快捷的外卖仍普遍存在高糖、高脂的缺点,频繁的“美食慰藉”会导致过高热量的摄入,增加肥胖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避免中年肥胖应做到这些!

1、饮食调理

日常关注营养搭配,均衡饮食,控制膳食热量。日常膳食关注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补充,建议参考我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搭配膳食。注意控制膳食热量,女性1200大卡、男性1500大卡(轻体力活动者)。

减肥人群控制热量缺口在300-500大卡左右,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建议主食粗细搭配,粗粮占比1/3-1/2;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建议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每日用油控制在15克以内;健身期间注重优质蛋白的补充,避免出现肌肉减少的情况。另外,维生素D不足也会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下降,日常膳食应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鱼卵、猕猴桃、草莓等。保证足量的蔬果补充,水果的补充不宜过多,以200-350克为宜。

2、坚持运动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5],成年人每周至少3-5次中强度以上的运动,每次保证30-60分钟。但真正能达到上述运动要求的人很少,忙碌的成年人该如何改善自己的运动情况呢?

建议在休息日尽可能安排半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可选择跑步、跳绳、羽毛球等简单可行的运动方式。另外,日常工作尽可能避免久坐行为,建议每隔40-60分钟,起来活动5-10分钟;把握机会进行碎片化运动,如爬楼梯、步行/骑共享自行车出门等。

3、行为

①避免久坐。办公一族日常应注意争取碎片化活动,循序增加日常活动量。

②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狼吞虎咽。控制膳食热量,合理分配热量、搭配营养,健康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改变吃饭顺序,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在半饱状态下进食主食,想控制食欲的可在饭前适量饮水噢。

③减少外出就餐,清淡饮食,注重营养。日常减少或避免高糖、高油食物,餐点可多选择水果、原味坚果、低糖酸奶等健康零食。

参考文献:

  1. Pontzer Herman et 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human life course.[J]. Science (New York, N.Y.), 2021, 373(6556) : 808-812.
  2. Janssen I et al. Skeletal muscle mass and distribution in 468 men and women aged 18-88 yr.[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Bethesda, Md. : 1985), 2000, 89(1) : 81-8.
  3. 刘丹丹,冯艳伟,崔雯霞,李曼,杨海燕,王春.肌少性肥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05):677-681.
  4. P. Arner et al. Adipose lipid turnover and long-term changes in body weight[J]. Nature Medicine, 2019, 25(9) : 1385-1389.
  5.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