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 赵晓霞)10月27日至28日,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在京以线上形式召开,主题聚焦“增进文明对话、共塑亚洲未来”。

会议期间,中国、亚美尼亚、柬埔寨、朝鲜、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叙利亚、阿联酋、也门等亚洲10国共同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搭建亚洲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国际合作机制。据介绍,该联盟是亚洲各国在自愿平等、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政府间文化遗产专业性合作交流机制与对话平台。

会议期间还启动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大使”计划——遴选一批青年专业大使和传播大使,实施一批面向亚洲青年的专业交流与大众传播项目,培养更具未来视野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青年队伍; 同时宣布设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以专项基金形式为亚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联合考古、展示利用等工作给予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指出,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是促进亚洲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亚洲璀璨文明的务实之举。他倡议,坚持保护第一,统筹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生态改善、旅游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亚洲文明之光照亮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之路;坚持合理利用,推进文化遗产研究阐释、展览展示和文创产品开发,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坚持交流互鉴,在联合考古、文物修复、展览展示、人才培养、合作研究、联合“申遗”等领域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亚洲文明脉络探究、亚洲文明守护、亚洲文明价值阐释、亚洲文明互鉴,在联合考古、历史古迹保护修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博物馆展览交流等领域与亚洲国家开展了广泛且卓有成效的合作。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与15个亚洲国家开展了28项联合考古项目,通过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址的勘探发掘,助力探究亚洲文明脉络,实证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曾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受益者,如今已成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合作的积极贡献者。1998年中国政府在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实施了首个历史古迹修复合作项目,之后中国已在柬埔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6个亚洲国家合作开展了11项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

除此之外,通过与亚洲国家商签协议、联合举办文物展览、合作防止文物走私等一系列“组合行动”,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北京市副市长杨斌表示,作为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的落地城市,北京将带头践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布的2019北京共识,认真落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与合作研究,努力为增进文明对话、共塑亚洲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张靖雯、王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