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两人都是贾母送给宝玉的婢女,为啥晴雯地位不如袭人?都怪黛玉!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众所周知,袭人和晴雯这两个丫鬟,原本都是贾母的丫鬟,只是因为老祖母爱护嫡亲的孙子,担心小丫头们照顾不好他,便把自己的两个比较得意的丫鬟给了宝玉。

关于袭人的出身,家世背景,原本名姓,乃至于一生中的成长经历,原文中交代得非常清楚。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看官听说,在贾母眼中,袭人虽然是个竭力尽忠的丫鬟,却是个没嘴的闷葫芦,从小儿不言不语,而袭人所尽之忠,不过是死谏罢了。

  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那么,贾母真的认可袭人的死谏吗?显然不认可,贾母明明白白告诉王夫人道:“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让人奇怪的是,在贾母眼中,袭人是没啥用处的,对于贾宝玉的将来,贾母是把希望寄托在晴雯身上的。

  贾母道:“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没错,老太太挑中的人,是晴雯,在史太君眼中、心中、口中,晴雯比袭人好太多了,然而,晴雯却是个没有造化的丫鬟,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了。

看到这里,大家心中想必已经有了疑惑,在红楼世界里,年纪大是很吃香的,人微言轻的小丫头多半才十四五岁,而袭人和晴雯的年纪相当,贾宝玉也说她和袭人一样,为啥袭人的地位却高过晴雯呢?为啥整个怡红院都由花袭人说了算呢?

  宝玉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找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

看官听说,晴雯第一次出场,是贾宝玉在秦氏房中午睡,当时守着宝二爷的丫鬟一共有四人,分别是:袭人、媚人、晴雯、麝月。此时的这四大丫鬟,地位并无区别。

接着贾宝玉梦中娶了秦可卿,醒来后,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两人初试云雨,袭人的地位从此不同。原文中交代道:

  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甲戌双行夹批:伏下晴雯。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袭人因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得到王夫人的认可,引得王夫人三番两次直呼“我的儿”。

  王夫人道:“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于是乎,袭人在怡红院的地位,从此稳如泰山,晴雯靠后,而麝月、秋纹等人闻声而动,都乖乖依附袭人,成了被袭人拿下马来的跟班。

《红楼梦》原是以诗传史的《明末清初史》,林黛玉才是真正的西堂之主,贾母是荣国府之史,贾政是荣国府之政事,王夫人是荣国府之王权,宝玉是荣国府之传国玉玺,王夫人的话,便是林黛玉的话。天底下至坚至贵的只有皇权。

《红楼梦》故事里,甄士隐将《好了歌》解注出来,其中有一句“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说的便是作者所悼之美人,黛玉、晴雯一干人。林黛玉和晴雯都是芙蓉花神,都是怀金悼玉所悼之忠义之士。

然而,历来被红学专家们视为“晴为黛影”铁证的那一出“宝玉为晴雯写《芙蓉女儿诔》,林黛玉却从芙蓉花中走出来,被宝玉误以为晴雯显魂来了”,却偏生是作者为了写林黛玉错过晴雯的遗憾。

  宝玉笑道:“如今我越性将‘公子’‘女儿’改去,竟算是你诔他的倒妙。竟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虽于我无涉,我也是惬怀的。”黛玉笑道:“她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

事实上,林黛玉也跟王夫人一般,认为袭人忠贞可靠,原文中从未写过林黛玉与晴雯有过惺惺相惜,直到晴雯被逐出大观园,才见贾宝玉哭出声来。不是贾宝玉不救晴雯,而是王夫人误信谗言,林黛玉错过了晴雯,直到身死国灭的那一刻,方才醒悟过来。

那么,袭人和晴雯相比,到底差在哪里呢?贾宝玉起初对袭人宠爱有加,帮着袭人挤兑晴雯,说偏要抬举她,为啥后来又因为晴雯,怒骂袭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原来,“风流隽逸,忠义慷慨”的姽婳将军林四娘便是晴雯,而袭人之流,平日里是死谏之臣、死战之将,关键时刻,却一句:“王尚不胜,你我何为”就推脱了责任,甚至有了献城之举。

没错,王夫人重用的是袭人,贾母重用的却是晴雯,晴雯哪怕是到了怡红院,也还在替贾母做针线呢!带着重病补雀金裘的晴雯,却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了,再也没有人能够替宝二爷补这雀金裘了!那雀金裘,分明是明朝的江山。林黛玉临死之时,才发现袭人根本靠不住,自己错怪了晴雯,后悔没有听从贾母之言。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