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新支线客机,从上海大场机场首飞后的近13年,为何至今没有取得美国颁发的FAA适航证?ARJ21取证的路到底有多艰难?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就发起了向民用客机领域的挑战。1970年我国相关部门决定搞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并由上海飞机制造厂承担研制任务。当时一穷二白的飞机设计师们,通过解剖民航局调拨的一架稀有的波音707、分析了苏联的图104和欧洲的三叉戟,最终在1975年至1979年间,运10全面进入制造、装配和总装调试阶段。1980年运10首飞成功后,引起了国内外强烈的反响。但祸不单行,由于种种原因,两年后运10的研制陷入困境,1986年3000万人民币的研制费用被否决,运10项目彻底下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民用客机的研制之路充满坎坷和意外,ARJ21同样如此。在运10项目流产后,我国开始尝试着走与国外航空公司技术合作的路线,但还是沦为了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而不是自己设计客机,但也有收获。我们先后与美国麦道合作搞ATFA飞机,帮助组装MD系列飞机,这给后来ARJ21的设计建造打下基础。与德国合作搞的MPC75,打开了中航西飞的眼界,我们终于知道了造民航客机的系统设计要求,培养出的一批人才中就有ARJ21的总师吴光辉。

那么ARJ21项目是如何启动的呢?紧接上文,大浪淘沙,我国也仅剩下上飞和西飞两家能造大飞机的企业,当时西飞之前跟德国合作搞的MPC75,也不想浪费,于是用学到的技术和经验,研制出了新舟60支线客机。进入21世纪,国家相关部门统计在2010年后,我国航空市场对支线客机的需求将会骤升,于是中航商飞顺应时代成立,ARJ21项目正式落户上海。

在这里要弄清楚一点,ACAC是中航商飞,COMAC是中国商飞,中航商飞是中航旗下的、研制ARJ21的项目公司。

中航商飞一开始对ARJ21的定位,不仅是要满足国内需求,更是要卖到国际市场上去。所以在选择飞机各零件的供应商时,商飞大量选择了欧美知名厂商,因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美国FAA适航证,才能将飞机卖出去,这也为商飞带来了回报。首批交付的ARJ21客机,发动机引擎用的就是美国通用的CF34-10A,为此通用帮助商飞与美国FAA建立了沟通途径。

ARJ21想要走出国门,拿到国际市场上卖,就必须拿到国际适航证,其中美国FAA和欧洲的EASA最权威,因为全球各国都认同欧美制定的标准。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适航证,这就是CAAC,但我们没有波音空客那样的航空巨头,标准权不权威还得实力说话,中国CAAC适航证标准也只能在国内被认可。

2002年ARJ21正式立项研制,但这个过程可以说用混乱来形容,业内都有一句话叫做——ARJ21只是中国商飞的一个继子。当时中航商飞里面的上飞和西飞就设计出现了很大分歧,直到2004年10月,中航商飞跟国外供应商的联合定义工作JDP阶段仍未完成,很多供应商也出现了动摇。最终在老大的调解下,2005年西飞才做出让步,ARJ21才正式进入工程阶段。

但在2008年首架ARJ21客机试飞成功后,又出现了很多变故,首先是中国商飞成立,中航飞的ARJ21项目被转移到中国商飞,所以说是继子。其次航空市场局势突变,干线客机大量渠道支线客机,这也促使了中国商飞C919项目的启动。由于ARJ21市场预期大大降低,中国商飞也全力投入C919项目中,ARJ21在取得FAA适航证的过程中麻烦也开始频出。

首先ARJ21在2009年进行压力测试时失败,供应商的配件与客机不兼容等,都拖累了ARJ21取证的期限,直到2012年ARJ21还在应付各种突发问题,试飞了1800小时还没有取得型号检查核准书TIA,更别说去拿FAA适航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想要取得FAA适航证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中美两国间签双边试航协定,像巴西和加拿大的飞机往往在首飞一年多后就可以拿证,那是因为他们跟美国签了双边,所以他们搞的飞机只要满足国内试航证要求,美国FAA也承认飞机自动符合FAA标准。

中国跟美国签了双边没有?答案是签了,但不完全,具体说就是有限制的双边协定,像国内CAAR23部适航标准,美国就承认,所以运12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卖,但像ARJ21和C919这种大型客机,必须符合CAAR25标准,美国还未承认,所以说中美两国间的双边是有限的。

直到2014年12月底,中国民航局才给ARJ21颁发了国内的适航证,也就是符合《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的标准,简称CCAR-25-R3,但这比原计划超时了一年半左右。从2002年联合定义工作的耽搁、到2008年型号检查核准书TIA的延误,再到国内市场证的过程,ARJ21的研制和后续进展,比原计划超出了六年之久。

2016年6月,在四川到上海的航线上,ARJ21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也就是说ARJ21在国内已经投入使用了。而现在ARJ21仍在进行各种改装和升级,也在为求得FAA适航证努力着,但我们的精力更多地是投入在了C919和CR929的研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