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尽管拥有部分美援半履带装甲车,但对庞大的苏军坦克部队来说,数量严重不足。不管是苏军还是德军都已经意识到,只有为坦克部队配备伴随步兵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坦克被步兵反坦克火力击毁。苏联将最大工业产能都用于生产坦克,根本无力研发生产半履带装甲车,只能采取应急手段,也就是让T-34坦克直接搭载步兵,虽然“坦克骑兵”的名称听起来很拉风,但实战中不管是面对敌人的榴霰弹、机枪,还是坦克都被击中,“坦克骑兵”们都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在美国推出M113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并将其扩散到整个北约的时候,苏军及其华约伙伴却在装备不同型号的的BTR轮式装甲车。毫无疑问,轮式装甲车造价更便宜,维护性更好,但却并不适合伴随坦克作战,除了装甲薄弱外,毕竟其机动性还是比不上履带式装甲车。苏军的想法是一步到位,新型装甲车不仅要能够将步兵直接送入战场,不像M113那样只能将步兵送到战场边缘,而且还要能够直接参战,具备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名鼎鼎的BMP-1步兵战车。事实表明BMP-1诞生并批量装备后,苏军装甲部队的整体优势变得更强,实现了让步兵真正伴随坦克作战的设想。BMP-1步兵战车的机动性足够,前装甲能抵御小口径机关炮的射击,73毫米低压滑膛炮发射的破甲弹对主战坦克的侧面和后方具备一定的威胁能力,而车载的AT-3反坦克导弹,更是具备正面击毁当时北约主战坦克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就在于,苏军设想中的热战并未爆发,BMP-1步兵战车并未能在预想的作战环境,也就是西欧地区大显身手,反而在中东等地频繁参战。可惜,阿拉伯军队毕竟不是苏军,很多时候,先进武器给了他们,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战斗力,而因为某些原因,即便是苏联军事顾问向其传授经验并指出其不足,也会被有意无意的忽视。

BMP-1步兵战车的首次大规模亮相,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很可惜,在戈兰高地下与当时最新的T-62主战坦克一起变成了一堆堆熊熊燃烧的残骸,再好的装备也无法弥补呆板而愚蠢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