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评级的艺术

三季度GDP增速公布,很多人觉得,要完了。博主认为大可不必那么悲观。四季度经济增速就算跌破3%,全年也在7.5%以上,即使完全不增长,全年增速也会在6.5%以上。单纯算数,并不可怕,更别说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下,低调增长也有利于缓解外部负面情绪。

GDP总量决定增速不可能太快。相较于增速,很少有人关注GDP总量。毕竟影响改善预期的,不是存量,而是增量。蛋糕已然多大,远没有还能做多大重要。我们在意的不是已经长了多高,而是长得多快。但存量是影响增量的重要因素。小朋友不想吃饭。那怎么行?不吃饭不长个,肯定要什么有营养吃什么,长得快是好事;但如果胃口不好,不想吃饭的是姚明呢?我们还会想着,赶紧的,什么有营养就吃什么,还得长个呢?

核算口径也决定了GDP增速比实际慢。按照GDP的口径,你自己做饭给家人吃,不能算;但如果付钱请别人来家里做饭,然后你们吃,就算。也就是说,如果疫情期间你跟邻居换一下,你去她家做饭,她来你家做饭,然后各自付给对方500块钱,你们就为GDP贡献了1000。而居家隔离期间,很多以前可以外包的家政服务只能自己干了,当一群白领乐在其中做凉皮的时候,在GDP看来,都是无效劳动,虽然并没有影响你吃饱甚至吃好。不单是简单的家务劳动,工作之余学习,搞科研,提升自己,只要没有被量化变现,在GDP看来都是无益的。

GDP脱胎于主权政府对国内可动用资源的评估。简单点说就是,要打仗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需要知道,举全社会之力,可动员支持前方作战的资源到底有多少?得摸摸底,这就有了GNP;后来当经济波动危害社会稳定时,政府需要用政策对冲,但得先知道经济到底恶化到什么程度了。生产被破坏成什么样了?有多少人失业了?有多少工厂停工了?……这就有了GDP。也就是说,GDP是政府动员和管理社会的工具。但逐渐的,管理的工具异化为行动的目标。GDP于是成为国与国竞争的指标,一度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锦标赛的核心KPI。

指标性的考核,顺应的是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这个时代,标准化是前提,讲究规模、追求量化。所以我们看到,会计规则里,不能被有效量化的资产都不能入账;政府绩效考核里,不能有效量化到GDP里的也不能算数。但这种量化的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服务业占比逐渐提升的经济发展。

不管是学术界,还是理论界,对GDP都不满意,但也都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指标。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GDP,很可能不代表经济增长,更不代表社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觉有些恐慌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