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台湾联合新闻网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首次挤入苹果供应链的大陆厂商立讯精密,将与台湾厂商鸿海共同分享苹果的iPhone 13 Pro组装订单,占比预计在15%~20%左右,并从富士康与和硕的手中抢到了3%的苹果组装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立讯精密曾经是富士康的“小弟”,创始人王来春是富士康大陆建厂的第一批追随者,在2004年创办了立讯精密。富士康靠着给苹果代工赚得盆满钵满,她靠着给富士康代工,在二十年内将立讯精密打造成市值3300亿的“代工帝国”。立讯精密正式挤进苹果供应链,标志其在苹果眼中已经与富士康属于同一阶层,完成了从“小弟”到“大哥”的逆袭。

此外,镜头模组、显示芯片、Mac电脑板块同样捷报频传,京东方将为苹果提供iPhone 13机型的OLED显示面板,数额达到了1500万块,占苹果显示面板总订单的10%;大陆镜头厂商舜宇将为苹果提供光学镜头,对垄断苹果镜头订单的台企发起冲击;Mac电脑产业线也将不再被台企独占,闻泰将对鸿海、广达进行取代。

在苹果今年公布的2020年Top200供货商名单中,大陆厂商的数量为96家,占比达到了48%,位居世界首位。大陆成为苹果供应链中占比最重的地区,苹果对于大陆的依赖越来越深。那么,苹果近年来为什么频频增加大陆厂商在供应链中的比重呢?

值得肯定的是,大陆厂商的精尖技术与韩企、台企间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甚至在不少方面占据优势,这是苹果选择大陆厂商的主要原因。其次,苹果运营副总裁Sabih KhanS曾不止一次强调过,“将健康放在首位”。大陆更加稳定的工业生态与完备的安全措施,也为自身加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完备的工业系统、大陆是购买苹果产品最多的地区,都使得苹果对中国大陆愈发看重。

那么中国大陆厂商,有可能在几年内替代韩企、台企吗?

比较泼冷水的答案是:不能。

大陆厂商为苹果提供的都是一些非核心的产品和技术,主要从事代工、壳料、玻璃板、连接器这种小元件的生产,利润十分微薄,并没有太高的附加值,都具备可替代性。

而像是台湾厂商和韩国厂商,提供的则是价值更高的芯片、显示面板、镜头模组和组装代工,这些厂商大多都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具备不可替代性。大陆厂商虽然在苹果Top200供货商中占比达到48%,但产品价值可能仅有10%不到。

此外,苹果选择将大陆厂商纳进供应链,还是为了避免韩企、台企在OLED显示板块、镜头模组、组装业务上形成垄断,从而提高苹果本身与三星、富士康等老牌供应商、代工厂的议价资本,部分大陆厂商在苹果眼中仅是谈判的筹码,随时都有被踢出供应链的可能。

被闻泰接替镜头模组项目的欧菲光,就是所有为苹果代工、提供元件的大陆厂商的前车之鉴,欧菲光曾依靠苹果迅速崛起,几乎所有业务都在为苹果服务,但在今年三月被苹果踢出供应链之后,盈利额暴跌90%之多,连基本的运行都十分艰难。

因此,央媒也曾经发声,决不能过分依赖苹果,只有拥有了自身的核心技术,具备了不可替代性,才能对各种情况从容应对,实现真正的国货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陆厂商在苹果供应链中的比重增加绝对是一个好的势头,这标志着中国制造和中国科技越来越被国际认可,相信随着我国核心技术与科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货崛起就在不久的将来。

对于首次赶超台湾供应商,京东方、立讯精密立功,苹果供应链重心转移,小伙伴们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是柏柏说科技,资深半导体科技爱好者,关注我,带你学习更多有用的半导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