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新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几天前,湖北宜昌,一个老奶奶在马路上推着缝纫机去修理,交警刘正斌看到后赶紧过去帮忙。

刘正斌得知,老奶奶的儿子在外地,老伴刚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得白血病的孙女。她想把缝纫机修好,这样就能补好老伴生前常盖的那床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奶奶说:“对不起,我走错道了,我要是有能力我肯定找个车子,我真是活不出来了。我都七十几了,我都七十几了。”

面对着哭泣的老奶奶,刘正斌心里五味杂陈,只能安慰她,“您别急,一切都会好起来。”

但是老奶奶的一句带着哭声的反问,让我瞬间破防。

她问:“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

事后,有媒体报道说,“当地相关部门前去看望了老人并提供帮助,老人孙女的病情目前已有好转”。

为这位交警的善意而感动,更为老奶奶的命运而揪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老伴去世孙女患白血病,老人哭着问交警: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

一个刚刚丧偶的七十多岁老人,儿子不在身边,想必也是在外地打工回不来,还要照看着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孙女,生活对她何其残忍。她推着缝纫机在路上艰难前行,遇到一个善意的询问,就忍不住崩溃落泪,可见内心漫溢出来的伤痛。

年轻时,她也对生活有过万千憧憬,可是到了风烛残年的晚年,回首往事,这一辈子她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麻绳偏从细处断,命运专欺苦命人。像老奶奶这样的苦命人,生活中遍地都是。

就在我住的小区附近,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平常靠回收纸皮为生。每次看到他,不是在发呆,就是在啃馒头。他为何离开北方家乡?他晚上住哪?家里还有什么人?我问过他,但他一口山东河南那边的浓重口音,让我似懂非懂。

今年三月,我在重庆遇到一个77岁的老人,可能是当地最老的一个棒棒。我随他去看了他的住处,一个居民楼的地下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下室——位于地下三层,伸手不见五指,而且潮湿。一天三顿都吃面条,十块钱五斤挂面,再从菜市场买点便宜的蔬菜,配上酱油辣酱,能吃一星期。本想过段时间,再去重庆看看他,假装需要搬运东西,借此给他点钱。但是因为广州疫情,以及其他事情,一直耽误着。再后来,打他的电话,就联系不上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河南一位65岁的老人,冒雨到山上挖红薯,然后用架子车拉到7公里外的集镇上卖。这么辛苦,只为筹钱给患癌孙子治病。有时一天下来红薯没卖完,为了省钱,他就随便找个地方躺下就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还认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最近失业了,孩子还在上小学。他初中毕业之后读了中专,后来进修了大专,在深圳某公司做客服工作。平时生活不上不下,总还能过得去。但是失业之后,生活的压力一下子扑面而来。他送完孩子上学之后,就用送孩子的电动车跑外卖。

相比那些无助的老人,这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面对的压力虽然也不小,但是总归年轻,以后说不定还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明天会更好”这句话,不但虚伪,更是残忍。

明天会更好,这本是一首歌名,发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代起,一直到前几年,对于大部分来说,“明天会更好”都是成立的。在那三四十年,吃饱饭了,装上电话了,买得起车了,手机不停换,出国旅游也是常事,生活确实一天天变好。很多人因此有了一个错觉,就是人生向上走是常态。可是,历史告诉我们,明天更美好,只是一个温暖的安慰。明天比今天更差,历史上比比皆是。

这几年来,很多事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坏。两年前,有人说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今天再看这个论断,是不是感慨莫名?如果可能,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愿意世界停留在2019年。

2019年那一年,我下定决心专心写公号。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写什么。不温不火地写了半年,就碰上了疫情。人间真实,万众疾苦,尽入眼底。本已模糊的初心,又清晰起来。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当年多少都是有点新闻理想的。十几年下来,在新闻单位的那种环境中,对于有些事渐渐麻木,很多事只能听指令随大流,个人起不到什么作用。疫情改变了很多,包括我自己。众生皆苦,作为自媒体人,反而多了一些空间,当然风险也倍增。当看到文章推动事情解决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更多时候,是对明天的茫然。有时,我也很想问: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好?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这不是电影的台词,这是发自我内心的问题。人生与电影不同,因为生活比电影辛苦太多了。

那部电影中,杀手莱奥冷酷地回答了孩子的问题,“总是这样艰辛的”。年轻时不以为然,现在都懂了。

延伸阅读

年薪百万的研究生儿子不养老 母亲把房子存款捐养老院

儿子和儿媳年薪过百万,却不给老母亲一分钱的生活费,老母亲后来的一个决定,让儿子和儿媳彻底傻了眼......

68岁的郑老太一直生活在太原的城中村,没有退休工资,已进花甲之年的她依旧干着环卫工人的活养活自己,好在老太太身板还算硬朗。

郑老太的老伴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成人,儿子的聪明好学让她感到莫大的欣慰,家里虽然破旧,但满墙的奖状却十分显眼,就这样,儿子没有让她失望,顺利地考上了太原理工大学,后来又考取了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儿子在毕业以后,来到首都北京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刚入职的时候工资仅够生活开支,随着对业务的熟悉靠自己的能力做了部门负责人,因为有学历再加上帅气的外表,很快收获了爱情。

这个女孩是河北人家里的独生子女,条件自然是比他家好许多,他当初并不乐意这样的恋爱,因为家里穷注定买不起房,不敢和家庭经济好的女孩谈恋爱,可他禁不住女孩的死缠烂打俩人走到了一起。

在同居一段时间之后,年龄不小的两个人应该考虑婚姻了,郑老太满心欢喜地给儿子筹备婚礼,女方要彩礼68800,郑老太因为手里没多少存款,就四邻八舍地借了60000块钱给了女方家彩礼,剩下的给儿子收拾收拾家置办些结婚用品,就这样给儿子举办了婚礼。

儿子结婚以后,他跟儿子和儿媳说:结婚借的60000块钱要儿子来还,现在的自己毕竟没有挣钱的能力来偿还了,儿子和儿媳也没说什么就算是答应了,可是自从儿子儿媳去北京上班以后,别说是还这结婚的钱了,就连郑老太的电话都不好好接了,要么是接上电话说工作忙随后再说,要么就是推脱,反正是这钱没还过。

曾经让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如今娶了媳妇忘了娘,老太太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抹着伤心的眼泪,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会在婚后变成这个样子,她嘴里喃喃念叨着:生养个这样的儿子不如喂条狗。

实在没有办法,郑老太就在社区找了个打扫卫生的活,再加上捡捡破烂,每个月一千多块钱,省吃俭用啥时候才能给人家们把钱还上呀,她这么些年想的都生气,感觉儿子学是上下了,做人可没有学下,自己岁数也大了,挣钱的能力有限,虽然说没有人逼着她还钱,但在她心里早点还钱就是个大事。

正在郑老太感到失望无助的时候,她们村的拆迁终于定下来了,根据拆迁标准,她家的房子能分到3套房子还有70多万的拆迁款,这一下子问题就都解决了,他把欠的账全部还了以后往外把裸房都租了出去,光一年的租金就够她生活开支的。

后来他儿子和儿媳听到家里房子拆迁就急忙在周六的时候坐高铁赶了回来,说是回来专门接郑老太去北京和他们一起生活给她养老,说郑老太独自一人把儿子养大不容易,现在儿子出息了,要给她尽孝。

到了北京没几天,儿媳妇就彻底露出了真面目,她跟郑老太说道:妈,听说咱们家分了3套房子和一些钱,是不是真的?

当知道家里分了3套房子和70多万补偿款后,高兴的是不得了,因为他们夫妻去年才在北京郊县按揭了一套房子,儿媳妇还在娘家借了不少,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现在家里拆迁了3套房子,就可以把这房子都卖了差不多付清北京的房贷。

郑老太听到儿子儿媳这样说,就对着他们说:你们是不知道呀,自从你们结婚走了以后,也不给我来电话,我给你们打过无数次,不是说忙就是过后再说,这都过了这几年了,你们也没有再说过,我就觉得自己和没有儿子是一样的,我对你们也彻底寒心了,我就把分的房子全都卖出去,合着那70多万的补偿款全都捐给养老院了,我这就计划着去养老院养老去呢,院长说了我去养老是免费。

我之所以全都捐出去,我是看到那些老人和我一样,生了儿女养大一个个不管老人可怜呀,把这钱捐了让老人们在不多的时间里享享福,儿媳妇听了以后,瞪大眼睛给我说:妈呀,你可是真够伟大的,我们不是忙的没时间吗,你应该把这都给我们留下。

郑老太跟儿媳妇说道:我有儿子和没有儿子是一样的,你们回来看过我一次吗?还是给我打过一个电话问问老太婆是死了还是活着?更别说给我一分钱了,要说起来你们都是在北京工作的高级打工人,我见过你们给我的一分钱吗?

郑老太在旁边坐着的儿子着急地站了起来,说道:妈,我的亲妈,你去把这钱钱都要回来吧,郑老太说这都已经办了手续不可能了,儿媳妇一听立马就变了脸色叫郑老太收拾行李叫她明天就回去,郑老太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当天就坐动车回了家。

其实,郑老太房子也没买,钱还在自己卡上存着,他之所以说全都捐给了养老院只是想试探一下儿子和儿媳妇有没有给她养老的心。

从北京回来之后,郑老太彻底看清了儿子儿媳妇的真面目,决定在自己百年以后,这些房子和花不完的存款都无偿捐赠给当地的养老院。

郑老太含辛茹苦培养出了研究生儿子,可他却娶了媳妇忘了娘,读到了研究生学历却没有学会怎么样做人,对自己的老母亲你不闻不问,对债务更是选择躲避,彻底让郑老太寒心。

为了钱财利益以孝顺为借口把老人诓到北京,借养老之名夺取老人的家产,被早已识破他。郑老太以把房子和存款捐出去为由彻底认清了儿子和儿媳的真面目。

回到家后,郑老太做出了自己正确的决定,与其把家产给了不孝的儿子,不如捐赠给社会机构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