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通讯员 赵伟斌、王佳

图/通讯员供图

保护文物古树,共建生态家园。在广州黄埔大沙街,298棵挂牌古树、46处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成为了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实现保护,日前,黄埔区大沙街道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动员大会,创新性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作为街道“生态文明守护者”,探索建立街道文物保护和古树管养工作监督机制,并发挥网格党支部和下沉居住地党员作用,共同肩负起保护生态文明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沙街文物古树多

黄埔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利于植物生长,大沙街在历史发展中保留了许多古树名木。辖内目前有298棵挂牌古树,傲然挺立、郁郁葱葱,是邻里街坊夏日纳凉好去处,也成为一道道美丽的城市风景线。

此外,大沙街道地处“老黄埔”的中心区,文化内涵丰富,46处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处处散发着历史沉淀的馨香和韵味。其中,知名的横沙书香街便坐落于这里。其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家塾、书舍、祠堂以及其他古建筑沿着古巷道依次分布,古朴之风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充分发挥大沙街的文化优势,横沙书香街的星堂罗公祠近年来还活化成为黄埔区图书馆大沙街分馆,不仅实现有效的保护,也丰富了历史建筑的内涵。

“两代表一委员”成为“守护者”

在古树古迹保护中,大沙街积极主动接受“两代表一委员”监督,让共建共治共享蔚然成风。动员大会上,区人大代表、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方广有等11位“两代表一委员”及社区代表,主动领取“生态文明守护者”责任状。据悉,他们将每月至少对负责的挂牌文物巡查1次,监督文物的保护管养和文物管护人的履职是否到位,让监督“零距离”“无死角”。

方广有表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为己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力量,对文物古树的保护进行监督;同时也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让群众逐渐养成保护文物古树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在日常的巡查保护中,网格化管理是有效的手段。大沙街也把相关工作纳入网格党支部和下沉党员的监管范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文物古树保护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加强古树名木和乡土特点树木的保护方面,辖内298棵挂牌古树将按照一树一策、一树一档、一树一号的要求,建立完善台账,明确管养措施,周周有巡查记录。

为落实落细相关举措,街道将在旧村改造实施方案历史文化保护专章中增加古树名木保护内容,对挂牌古树名木进行原址保护。同时,加强挂牌古树名木的环境整治,确保树冠边缘干净整洁、土壤水质安全。对可能因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倾倒或折断的,提前做好支撑加固等防护措施。

探索保护与发展双赢之路

横沙历史风貌区、姬堂传统村落是街道独一无二的历史资源,大沙街将以“绣花”功夫,切实保护横沙历史风貌区、姬堂传统村落的历史肌理、传统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以及古井、古树和旗杆夹石等环境要素,延续历史风貌。

同时,街道将科学规划、妥善处理横沙、姬堂旧改项目建新区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关系,在空间格局、建筑高度、建设密度、风格外观等方面形成既有差异、又相互协调的对应联系。坚持以用促保,让横沙历史风貌区、姬堂传统村落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大沙居民的特色标识和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做好“传”与“承”两篇文章。“横沙会”“姬堂会”“乞巧节”“观音诞”等传统民俗活动源远流长,街道将持续深入挖掘其时代内涵,同时延续举办横沙书香文化节暨海外乡亲春禧联谊会,传承发扬先贤“鹿洞遗风”、崇文重教等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