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brainnews脑科学世界团队原创编译,转载请联系授权。

阿片类镇痛药成瘾问题未当前医疗的一大难题,然而尚未有可替代的有效镇痛手段。安慰剂镇痛(placebo analgesia)揭示了社会,认知和情感加工是如何直接影响疼痛的。近期,来自美国国家替代医学和综合健康研究院的Lauren Y. Atlas 解读了关于安慰剂镇痛的相关研究,并强调人们的期望、情绪、社会情境如何影响安慰剂效应及其神经机制。该综述于发表于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题目为“A social affective neuroscience lens on placebo analges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点总结

  • 安慰剂镇痛研究为疼痛和临床效果如何受到社会,认知和情感加工的影响提供了崭新视角。
  • 临床环境与医患关系通过改变人们的期望、情感和提供社会支持调节了疼痛药物的效果。
  • 安慰剂镇痛与其他类型的安慰剂效应有相似的心理机制,既有共享也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 安慰剂研究对减小健康差异和解决阿片类药物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 疼痛研究者应该与社会情感神经科学研究者共同攻克疼痛与情感、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类健康。

安慰剂镇痛:打开社会,认知和情感加工对疼痛影响的窗口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是指由治疗的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而与治疗本身的药理学、生物学属性无关的积极治疗效果。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则是安慰剂效应的反面:治疗的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疼痛或副作用增加。

安慰剂效应取决于先前的经验(如条件反射学习)和明确的信念(如口头说明)。纹状体和眶额叶皮层与明确的信念相联系,而杏仁核则与纯粹的经验学习相关。计算建模的框架提供了对安慰剂效应解释的新视角。疼痛感知偏向先验期望(prior expectation)的程度取决于期望的精确度(precision)——期望越精确,对疼痛感知的影响就越强。情绪同样影响着疼痛感受,消极的情绪会增强疼痛感受而积极情绪能够缓解疼痛。

之前研究发现,安慰剂同样能够降低消极情绪,例如焦虑和恐惧;反之反安慰剂提升了焦虑感受。医生的态度、行为以及医患关系同样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感受。例如,患者感受到医生对自己的同理心越强,治疗效果就越好。

安慰剂镇痛的神经机制以及疼痛的特异性

以往研究发现,安慰剂镇痛会引起和药物镇痛相似的神经生理机制。安慰剂镇痛和阿片类药物镇痛都引起了喙前扣带回(rACC)脑区活动。此外,安慰剂激活了具有高μ-阿片受体密度(μ-opioid receptor ,MOR)的背外侧前额叶(DLPFC),rACC和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最重要的是,摄入MOR的拮抗剂阻断了安慰剂效应,这意味着安慰剂通过内源性MOR来进行镇痛。MOR除了参与疼痛调节之外,同样对情绪和社会交互产生影响。

元分析结果发现,安慰剂镇痛降低了前扣带回、岛叶和丘脑等与疼痛情感成分相关的脑区(显着网络,salience network)。因此,安慰剂效应可能不仅仅纯粹地在降低疼痛感知,还同样影响着与疼痛相联系的情感与社会成分。事实上元分析结果发现,虽然镇痛药与安慰剂对镇痛的口头报告效果相似,但药物对于特定的疼痛脑区(neurologic pain signature,NPS)的作用比安慰剂效应大10倍左右。

安慰剂对于疼痛相关的脑区的影响极大程度上受到了被试安慰剂效应强度的影响,而安慰剂激活的DLPFC和rACC具有很大的异质性。这近一步说明,安慰剂对于疼痛的影响会被其他因素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慰剂镇痛效应不仅局限于对疼痛感知的影响,还可以泛化到情感和社会交互。在被试被告知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减少焦虑时,虽然被试仅进行了关于疼痛的条件学习,但安慰剂显著降低了被试的疼痛和焦虑。此外,安慰剂还被发现可以降低社会拒绝带来的负面影响。右侧DLPFC被认为安慰剂效应泛化的神经基础。

结 语

探究对治疗效果的期望、情绪和社会情境如何对疼痛和临床结果产生影响,将有助于我们通过直接干预这些心理过程,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增加患者的幸福感。

只有疼痛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和社会情感神经科学家联手,才有可能在解决阿片类药物流行、减少疼痛健康差异、改善健康等方面取得真正的进步。

参考文献

Atlas LY. A social affective neuroscience lens on placebo analgesia. Trends Cogn Sci. 2021 Nov;25(11):992-1005. doi: 10.1016/j.tics.2021.07.016. Epub 2021 Sep 16. PMID: 34538720; PMCID: PMC8516707.

编译作者:丸(brainnews创作团队)

校审:Simon(brainnews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