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是湖北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惠民事项之一。针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居住环境各有不同,实施“一户一策”,为老年人量身打造最适合的居家改造。

连日来,记者走进部分老年人家庭,感受适老化改造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老年人居家生活更安全

“这就是及时雨,让我活得更有尊严!”10月3日,谈起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时,咸安区温泉街道金叶社区低保户李泽清连连点赞。

李泽清右腿先天性残疾,年轻时体力好,生活能自理,年纪大了靠丈夫帮忙。前两年,丈夫去世,她就“麻烦”了。

“扶手、洗澡椅等设施设备都很好,但我收入低,舍不得买,政府免费安装后,我又能够生活自理了。”李泽清说。

70岁的梁其美是位偏瘫老人,家住咸安一小区的四楼,为照顾他,家人想了很多办法。去年10月,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后,由专业人员上门进行了改造:楼梯和洗手间安装防滑扶手,送了防滑洗澡椅、换鞋凳、无线SOS呼救器、可以坐的多功能购物车等,并教他们使用。

“让居家生活更安全,让老年人拥有自信和尊严!”老人和家人逢人就夸。

老年人有了另一个“新家”

走进阳光社区宏宇小区时,一栋崭新的两层公服用房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公服用房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是集老年康乐服务及小区党群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托幼中心,内含娱乐室、棋牌室、阅览室、食堂、休息室、心理辅导康复室、党支部办公室等。

“这里属于老旧小区,近年来,多部门联合对这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起了老年康乐服务中心。”阳光社区党委书记陈光强介绍。

宏宇小区原为咸宁市第二制药厂的生活区,小区乱搭乱建、下水道堵塞、消防设施不足、健身器材缺乏等,2019年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后,以上毛病一一解决,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成为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示范小区。

“小区建成近30年,常住近200户中有300多个老人,是老人较多的老旧小区。”陈光强说,考虑到老人的需求,近年来,旧改办、民政、社区等部门联合,对该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搭建康养服务中心,力图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于是,利用小区原公服用房和旧车库,改建成现在的养老托幼中心,为小区及周边区域的老人服务。

“所有设施都已建设到位,运营交给第三方,等运转起来后,老人们没事就可来这里打牌、下棋、看书,饿了隔壁有食堂能点餐,累了楼上有休息室可睡会……”宏宇小区党支部书记熊启福说,这里将会成为小区老人们的另一个“新家”。

已惠及千余户老年人家庭

2020年,市民政局启动对失能、高龄、残疾等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有效探索 。武汉市晚晴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了咸宁市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

“有些老年人不了解自己的居家环境如何改造,不会提出具体要求,需要专业团队有针对性地进行入户评估,根据每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目前居住环境给出相关建议。”公司负责人杨磊介绍,改造时,该公司首先安排人员上门走访,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不便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方案,给予适度改造。

“作为养老服务中一个重要的细分垂直领域,通过适老化改造服务,让躺着的老年人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坐起来,坐着的老年人站起来,站着的老年人走起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居家适老化改造是一项“良心活”,目的是要老人“自我增能”,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适时地补充,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小改”显大爱。

据介绍, 去年,通过适老化改造,我市已有430户老年人家庭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安全、快乐的居家养老方式。今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改造户数,共计划改造600户,每户补助标准根据家庭困难程度按照1000-3000元进行补助。

目前,已改造完成580户,完成率96.7%。此外,集中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大力提升,全市新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5个、完成提档升级22个。

【群众感受】

改造前,工作人员还征求我们的意见,让我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全、舒适地度过晚年!可以说,这样的惠民项目,让老年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日常生活,更安全更方便,没有哪个老年人会说不喜欢!

横沟桥镇李堡村27组低保户 唐维松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星

编辑: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