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篇明义:

1、旧有行业再改造,是目前包括未来数十年内,中国经济增量和改革的最重要行为之一。

2、未来经济增量的当中,直接触及普通民众的利益部分,大多来自“去鲍莫尔”化的经济转型,普通人想要确定未来财富定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自身行业为基础,积极参与其中。

3、这次产业革命造就的经济体量会非常巨大,房地产在其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4、新工具的应用和供给侧(即生产效率改革),将是“去鲍莫尔”化的主轴逻辑,也是未来投资创业最重要的基础方向。

另:
本文更倾向于正经的经济讨论,与情绪和吐槽无关。

只对“去鲍莫尔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划到第二部分。

对改革原理和未来经济变革方向都不感兴趣,只对案例和哪有钱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进入后期段落。

1

今天老庄想要跟大家认真讨论的,是一件关系到所有人未来至少二十年财富命运的话题。

一场来自经济底层结构的变革,就像地震形成的震波一样,正坚定不移的向着经济系统的“地表”结构传播。

而这场“地震”所产生的影响,正越来越多的在咱们身边开始显现!

如果是心思较为敏锐的朋友,应该能够察觉到,就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我们身边出现了太多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大量“新兴”行业的涌现。

这些涌现出的“新兴”行业,例如电商、外卖、娱乐短视频、远程教育等等,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增量。

这种改变是如此的“顺其自然”,自然到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时代应有的样子,见怪不怪。

但是这种改变又是如此的猛烈残酷,以至于一个又一个老旧行业在新业态、新技术的摧残下尸横遍野!

就好比电商的崛起,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之巨大,有些地方甚至用“万户萧条”这个词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有人哭,有人笑,也有人骂!

但是无论如何,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新贵在短时间内乘风而起,而无法适应时代改变的“旧人”成批的倒下。

但这些,都不过是经济结构变革当中的一丝余颤而已,是新时代赛道开启时映射出的表面现象。

而对于生活在经济结构表层的我们而言,如何追溯“震源”,才是趋利避害,搭乘这趟经济东风的最重要前提。

而且毫不夸张地说,这次经济变革所造就出的财富体量之巨大,风口之亲民,曾经的房地产赛道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任何人,都有能力,也有资格参与其中。

由于这场变革的运转结构过于接近底层,同时涉及到的财富出口又不像房地产那么单一。

所以我们很难用一个具体的“赛道”对其进行粗暴概括。

如果说当年房地产赛道像是一条河一样很具体,他就在那里,离得远的没份儿,离得近的受益。

所以你想要喝到房地产造就的大水,你只能靠近它,加入它。

那么我更喜欢将这次的巨大造富运动称之为一次大规模降雨。

它分散,且不具体,但是雨露均沾,任何人不论你是哪个行业,哪个地区,在它面前都没有所谓的“距离概念”。

我们想要从中受益,并且奠定自身未来二十年的财富阶位,那么更需要的是原地挖坑,就近储水。

下面,我就向大家揭示,这场“普降甘霖”式的经济变革。

2

“滞胀”这个词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不仅民众对其谈虎色变,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面前,它也是一头令人闻风丧胆的拦路虎。

而中国早在十年前,其实就已经进入了宏观经济的滞胀阶段,中国经济虽然GDP连年增长,但是客观事实上却进入了整体的下行通道。

究其原因,从2012年开始,在中国经济总量当中服务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2015年,服务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

并且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服务业比重一直在明显增加。

如果对为什么“服务业比重增加,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心存疑问朋友,在讲解原理之前,不妨我们回忆一下。

如果造访过三四线、或县级区域,或者在这类地区生活过的朋友,就不难发现:

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民众收入水平难以增长的区域,是不是KTV、小型饭店、洗浴中心、棋牌室一类的商业形态比例就越高?

而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金融业、新兴技术和贸易业的比重就越大?

这是我们能够抬眼看到的普遍性客观事实。

同时在国际经济环节当中,有一个普遍性规律,那就是任何国家服务业比重超过50%之后,都必然进入经济下滑通道。

而且随着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注意,不是发达,发达不代表比重大),经济下行的趋势和速度就越来越明显。

这就是所谓的:“鲍莫尔化”。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经济生产当中,生产效率是决定任何经济系统强弱的最核心因素。

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农业,从手工打铁到大型工业化炼钢,从男耕女织的手工经济到工业革命后的集团化生产。

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整治活动、社会结构无不是由生产效率的高低和发展决定并且推动的。

所以,生产效率的变化,决定经济增长的能力。

而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有的行业生产效率高,并且容易提升,而有的行业则效率低,并且难以提升。

于是,在鲍莫尔模型当中,社会行业本分为了两个部门,即“前进部门”和“停滞部门”。

这个所谓的停滞部门,说白了就是生产效率很难提高的那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服务业。

举个例子,就拿理发来说,一个理发师的生产效率是非常难提升的,十年前我们想要理一次发,需要一个理发师针对一个客户花费20分钟的时间。

但是,十年之后的今天,就算社会再进步,我们想要理发,依然还是需要一个理发师1V1的花费20分钟时间。

但是十年前我们如果我们想要生产一万个玩具,可能需要一百个工人一天的时间,但是随着技术和制造业的发展,如今的生产线,一万个玩具可能在智能机械的帮助下,只需要20个工人一天就搞定了。

也就是说,一百个工人的生产效率在新工具的帮助下提高了5倍,多创造了5倍的财富。

这就产生了一个结果,玩具生产商经过十年的发展,可以一个人创造5个人的财富,商品哪怕比以前还便宜,依然可以获利。

而理发师则不行,面对更大的需求,只能通过增加人工的方式解决,同时想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只能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达到。

所以,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大,停滞部门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人口参与就业。

但是随着服务类停滞部门的规模越来越大,也会将生活成本越推越高,从而压迫社会整体消费能力。

也就是说,制造类进步部门随着生产力和生产规模的扩张,单位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单位需求的从业人数越来越少,同时降低社会边际成本,令生活成本越来越低,而服务类停滞部门则刚好相反。

同时,由于服务类行业的特殊性,其消费与生产是同时进行的,即现场消费现场服务。

所以,服务类行业的生产成果无法储藏,所以就无法制造社会财富积累,但它是社会最大规模的劳动就业吸收渠道。

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作用。

所以,如果我们将社会经济增长比作一辆车的话。

那么制造生产类进步部门可以比作发动机,而服务类生产部门则是车体框架,行政类社会部门则是控制系统。

所以,随着服务类停滞部门在社会经济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这辆车的自重也越来越大,发动机想要带着这辆车前进的效率也就越来越弱。

所以,我们会发现,随着经济滞胀的发生,我们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但是居民收入能力却越来越弱,而经济增长动力和效率却越来越小。

这就是所谓的鲍莫尔化。

3

如果要解决鲍莫尔化问题,主要的方法有几种:

第一种,压缩社会服务类行业规模,给车体框架减重,从而提高增长率。

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网上有很多关于“限制服务类行业增长”的言论存在。

但是说实话,这并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方式,毕竟服务类行业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就业的主力部队。

在以钱为第一标准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看来,甩掉累赘、增加利润,这当然是喜闻乐见的。

但是对于我们而,如何在有限的GDP增长之下,尽最大可能促进就业,保证老百姓安居乐业,而不必承受破产之苦,才是第一目标。

所以,消减服务业规模这种“割肉式”增长,必然是行不通的。

第二种方法,则是通过大力增加科技创新类企业投入,加大社会高效率制造业的规模比重。

相当于用“增加发动机功率”的方式提高动力输出,以便拉着已经臃肿不堪的停滞部门加速前进。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巨大问题,因为扩大制造业,尤其是高效能制造业,就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和社会成本投入。

而且还不仅仅是花钱就能解的!

在烧钱的同时,国际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和技术竞争,会使社会发展成本呈几何式增加!

比如我们的“中国芯”,在老百姓看不到地地方,每年仅烧掉的研究经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效果却非常拉胯。

同时,由于制造类前进部门集中了大量的、高效率的生产资料和资本,必然造成在同等GDP增长的情况下,只能提供更少的就业机会,从而加剧社会稳定压力。

更深一步,则会催化垄断企业巨头,更进一步加剧社会财富分化。

但相比割肉疗法而言,第二种方法显然更加优越……

4

但是,不论如何选择,一切还要回到生产效率的原点开始考虑问题。

那么,对于鲍莫尔问题的最大难点只有两个。

1.停滞部门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2.不论哪个部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都难以短时间内被发明或者更新。

但是,我们如果认真回顾最近十年的时间轴,并且审视自身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时间节点。

就不难发现,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巨变,都开始于一次特殊事件,即:“双十一剁手节”!

随着阿里通过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一飞冲天以后。

中国贯穿十年发展史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名词出现了,即:互联网+

新型网络工具的应用,从空间、时间维度上,打破了固有的社会生产和经营模式。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所谓的生产效率,就是在固定时间内,单位空间和人所创造财富的速度。

所以,随着打破空间和时间维度的新兴互联网+工具的崛起,我们出现了第三个选择,并且坚定地执行了第三种方案,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经济变化的根源所在。

即:停滞部门再改造!

5

举几个例子来讲。

比如实体销售门店,这也是受到网络销售冲击最强烈,也最直接,吐槽最多的行业。

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些行业的生产服务模式,就会发现,其生产效率组成很简单:单位时间内的客流量和成交效率

也就是说,这条街上的人气旺不旺,一个小时内能从店门口走过去多少人,其中有多少人会进店,进店的人有多少人能够买东西。

但由于实体店面的位置固定,所以每个店面的人流数据相对来说也是固定的。

这也就造成传统经营思路当中,选址一定要旺,装修一定要特色,服务一定要到位!

同时为了提高成单率和顾客量,所以引流也要下大功夫,于是我们看见了站在店门口拿着大喇叭,恨不得隔十条街都跟你吆喝一嗓子的玩命店员。

以及进店后各种热情到让人过敏的服务方式和销售“舔狗”。

但是无论如何,店面位置是固定,店面面积也是固定,所以不论怎么拼命,哪怕到了最佳状态,每个实体店每日的销售能力也有一个根本无法突破的天花板。

这就是停滞部门的典型状态。

而店主为了生存或者赚更多的钱,利润就只能从成本和客户身上来扣。

如何让进价更便宜,如何让店员更少,如何发更少的工资,如何卖得更贵,如何发动更猛烈的内卷。

但这些都无法改变一件衣服就是那几块布料的事实。

到底是LV?还是地摊货?

这对于商家和客户来说可能有影响,但是在整体社会财富的角度来看,他俩都是一块布,没有任何的不同。

价格的高低,只决定了这块布为这社会造成的资源空转缺口有多大!

但是当电商出现以后,首先在空间上打破了门面店的位置束缚,也打破了门面店的客流量天花板。

由此,更少的空间里,只要方法得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无限扩展店铺的人流量,从而根本上提高了店铺的生产效率。

更少的人,在更少的时间内,服务更多的客户,完成更多的销售。

当然,也伴随着更低的运作成本。

所以,我们认真思量之下,就会发现:所谓的电商,根本就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新兴行业,也没有实际增加中国的总体社会体量。

它的本质依然是商品销售行业,是由实体销售行业利用新工具,改进而来的新销售方法。

因此,与其说电商是新兴行业的发明创造,不如说电商是对传统销售行业的升级改造。

并不是电商消灭了实体商超,而是实体商超进化为了电商!

而被打倒的,并不是另一个行业的经营者,而是拒绝进化的固有经营者。

这就是停滞部门再改造的最直观案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向我们揭示了互联网+最重要意义!

否则一个仅仅是一个新行业的诞生,并不会引起国家如此高度的重视,毕竟从宏观角度看,谁也不缺他那一个新行业。

6

然后我们就此来看,就会更惊奇地发现,现在中国崛起的大部分所谓新兴行业,包括电商、外卖、打车、云服务、短视频,其实都不是新兴发明出来的新行业。

而他们的前身,全部都是旧有服务类停滞部门再改造的产物。

外卖解决了同一用餐场地,在单位时间内接纳客户的上限问题,也解决了同一厨师或者服务员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服务的对象上限问题。

打车软件解决了单位时间内,在同一条街上可视距离内存在的最大出租车上限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出租车同一街道上,单位时间内存在,可以预见的客户上限问题。

云服务自不必说,短视频更是解决了一个艺人单位时间内,能够娱乐的大众总量上限问题,以及单个艺人在单位时间内产出内容的总量问题。

举个例子,100年前,一位大作家流传下来的曲目,在当时想要演完这首曲子需要十个人、五分钟的时间。

如果100年后的现在表演,依然还是十个人、五分钟,你短一分钟听众就退票!

所能够提供的生产效率变化,也仅仅是当初剧场小,十个人、五分钟内只能同时娱乐20人。

100年后的今天,可以搞个万人会场了。

但是不论怎么提上限,你总不能搞个百万人会场吧??

那还不如看电视呢,至少不收钱。

但是现在通过网络技术,一个艺人可以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同时娱乐理论上无上限的观众,生产效率爆炸式提升。

同时抖音、快手等软件自带的编辑功能,也能够将必须是个人演奏的表演,变成单人独唱。

由此一个停滞百年的停滞部门得以成了现在的网络新贵。

在线教育也同样如此。

所以,我们在未来二十年内,因为这股时代潮流主旋律的进程,一切都是围绕着停滞部门再改造进行的。

让“停滞部门”变成“前进部门”!

让社会生产当中的增重框架变成发动机!

就好比让一个两百斤的胖子减重到120斤,可有效的提高健康水平。

但对于脂肪来说似乎并不那么公平。

但是如果在不去除肥肉的情况下疯狂增肌,让一个本来就200斤的人奔向300斤,似乎更加丧心病狂。

但是,通过新工具新技术的使用,我们现在可以让脂肪细胞转化为肌肉了,于是一个两百斤的胖子摇身一变,成为一个200斤的肌肉猛男,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所以,在未来的新经济时代内,为什么要提出“共同富裕”,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为什么要提出“精准滴灌”,为什么要提出“供给侧改革”?

答案不言而喻!

而在这场必将统治新时代的商业变革当中,机会就在每个人身边!

只要你能有办法利用新工具,以明确的方向改造旧有停滞部门,那么你获取的财富必将远远超越房地产的那“仨瓜俩枣”。

同时,曾经所有的所谓“大赛道”,在中国如此巨大的停滞部门体量面前,都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机会,真的就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