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新闻摘要: 1、获 10 万辆超大订单!特斯拉市值破万亿 2、特斯拉研发中心与数据中心在沪落成 3、比亚迪回应「锂电池提价 20%」 4、小米集团通过 Xiaomi EV人才激励计划 5、工信部:1-8 月锂离子电池产量 146 亿只 6、蜂巢能源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特斯拉市值破万亿,获 10 万辆超大订单!

据外媒报道,Hertz Global(美国汽车租赁公司)在摆脱破产四个月后宣布,已订购 10 万辆特斯拉汽车,这是实现其租车车队电动化战略部署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ertz 表示这些车辆将在未来 14 个月内交付,从今年 11 月起,Hertz 的美国和欧洲主要门店将开始提供 Model 3参数图片)。此外,用户除了可使用特斯拉的超充网络,Hertz 也将建设自己的充电网络。

据透露,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电动汽车采购,将为特斯拉带来 42 亿美元的收入,这一消息也让特斯拉股价涨幅高达 12.7%,10 月 25 日收盘时,其股收于 1,024.86 美元。

特斯拉也成为仅有的五家市值超万亿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之一(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和 Alphabet )。

2、特斯拉研发中心与数据中心在沪落成

10 月 25 日,特斯拉上海研发创新中心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数据中心均建设落成,并于近期投入使用。

按照《上海市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21版)》相关要求,特斯拉已经完成数据中心相关审批备案要求,并建成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工厂生产等中国运营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特斯拉首个设立在海外、以整车开发为基础的研发中心,包括软件、硬件、电子、材料、动力及能源工程团队。

据了解,研发中心共设置 28 个实验室,现阶段专注于特斯拉在华软硬件、流程和技术的开发工作,同时承担中国市场的应用适配和标准测试,并参与全球 AI 机器学习的相关研发工作。

其中,低压电子实验室、固件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是该研发中心三个颇具代表性的中国本土化研发团队。

3、比亚迪回应「锂电池提价 20%」

近日网传一张疑似来自比亚迪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

图片中显示,2021 年正极材料 LiCoO2(氧化钴锂)涨价超过 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 150%,比亚迪经研究决定上调「C08M」等电池的单价。

涨价方案如下:

1. 产品含税价格在现行基础上同一上涨不低于 20%;

2.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所有新订单同意签署新的合同;

3.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所有未执行的旧合同订单,比亚迪将统一关闭取消

针对此消息,比亚迪方面回应称内部正在核实。

4、小米集团通过 Xiaomi EV人才激励计划

10 月25 日晚,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宣布,2021 年 10 月 25 日举行的本公司股东特别大会提呈的普通决议案已采用投票方式正式通过。

该普通决议案为,批准 Xiaomi EV,Inc. 建议购股权计划的规则,计划授权上限为 10 亿股,占 Xiaomi EV 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10%。

设立 Xiaomi EV 旨在营运集团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而附属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目的在于,为合资格的人才团队提供获取 Xiaomi EV 权益的机会,用以鼓励励人才团队为 Xiaomi EV 及公司创造长期价值。

5、工信部:1-8 月锂离子电池产量 146 亿只

10 月 25 日,工信部发布了 2021 年 1-8 月电池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产情况方面:

2021 年 1-8 月,锂离子电池产量 146.0 亿只,同比增长 38.7%;铅蓄电池产量 15518.7 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 18.7%;原电池及原电池组(非扣式)产量 275.7 亿只,同比增长 7.2%。

8 月当月,全国锂离子电池完成产量 19.0 亿只,同比增长 5.4%;铅蓄电池产量 2134.4 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 8.8%;原电池及原电池组(非扣式)产量 36.9 亿只,同比下降 2.0%。

效益情况方面:

2021 年 1-8 月,全国规模以上电池制造企业营业收入 6620.2 亿元,同比增长 47.0%,实现利润总额 331.3 亿元,同比增长 66.1%。

6、蜂巢能源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 月 25 日,蜂巢能源与巴斯夫(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正极材料、电池回收利用、上游资源等领域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此次蜂巢能源与巴斯夫的强强联合,将充分发挥双方在正极材料研发方面的各自优势,共同创造满足市场需求的动力电池材料;此外双方在上游资源方面也将开展合作,加强双方上游资源的布局与保障;双方还将探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电池回收利用业务方面的合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