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 : 减肥我们往往都能想到脾胃大肠,却总是会忽略肺,但仔细想想又在清理之中。 你用这个思路治疗过肥胖患者么?

肥胖病也应从肺论治

作者/王启才

针灸减肥是当今针灸临床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对而言,算是一个较新的病种。因为古代治疗肥胖,大都是用药物治疗,几乎不用针灸。

关于肥胖病的病因,从古到今,除了先天禀赋、年龄、地域、饮食、劳逸、七情失调等因素之外,涉及到脏腑功能失调方面,往往只注意到脾、胃、肝、肾、心,几乎不涉及到肺。

如:《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灵枢·经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灵枢·大惑论》:“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

李东垣《脾胃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

《丹溪心法》:“肥人多湿痰。”《石室秘录》:“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故痰生之。”(“肥人多痰湿”之论,也旨在责之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现今中医临证,主要将肥胖病辨证分为胃肠腑热、肝气郁结、脾阳不足、肾气不足等证型。

如:王明分为胃肠腑热、脾胃气虚、肾阳不足3型;魏群利分为胃肠实热、脾虚湿阻、肾气不足、肝郁气滞四型。

徐斌等分胃肠实热、脾虚湿阻、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等6种证型,其中最主要证型是胃肠实热型(62.92%)、脾虚湿阻型(20.86%)……而在辨证分型中涉及到肺的,仅杨金山按虚实辨证中,虚证有脾肺气虚、心脾两虚、脾肾两虚型;实证有胃中蕴热、肠燥便结、肝阳上亢、湿困脾胃型。

笔者认为:肥胖病缺乏按肺的辨证论治,是一个重大的学术缺陷。它既不符合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不切合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必须予以补充和更正。其理有五:

1.五脏之中,肺与气的关系最为密切。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功能正常,清气得以吸入,浊气得以排出。若呼吸功能减弱,吸入的清气不足,浊气排出减少,则上焦之清气必然不足,中焦的脾胃之气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肺脾两虚。

2.“肥人多痰湿”,已经成为古今对肥胖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定论。然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可见,肺与脾的功能失调对于肥胖病的影响是同样重要的。

3.肺外合皮毛,主毛孔的开阖及汗液的排泄。多数肥胖者往往因皮下脂肪肥厚,排汗机制差,所以比一般人都怕热。正因为如此,笔者在《针灸减肥的基本环节和用穴规则》一文中才首列“发汗”这一环节。

4.肥胖病患者小便量常常偏少,颜色偏黄,所以,利尿也是中医治疗肥胖病的一个重要法则。肺还有“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肺气不足,必然会导致尿液生成障碍,且尿路难以畅行,以致尿少、身重、水肿。

5.肥胖病患者大便多有不畅甚或不通,构成“胃肠实热”或“腑热便结”的证型。肺与大肠相表里,无论是肺气虚无力推动大肠中的糟粕之物,还是肺热壅盛下移大肠,都会直接造成大便不畅抑或不通之势,导致排便障碍。

针灸减肥的基本环节归纳起来有发汗、祛湿、化痰、利尿、通便五个方面。

其中“发汗”针对肺失宣降、表实无汗制定的法则,通过发汗解表的渠道让体内淤积的水湿得以宣泄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1.针灸选穴

尺泽、列缺、太渊、合谷、偏历、阴郄、大椎、后溪、复溜、肺俞。

尺泽乃肺经五输穴之“子穴”,对表实无汗之类的肺实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太渊肺之原,列缺肺之络,宣肺解表;

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偏历为手阳明经之络穴,二穴均与肺经相通,主气,能通过皮部的功能鼓邪外出;

阴郄乃心经郄穴,“汗为心之液”,是治疗汗证的经验效穴;

大椎属督脉,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大椎乃“诸阳之会穴”,发汗解表,驱邪外出;

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也与督脉相通;复溜归属足少阴,与合谷相配也是治疗汗证的经验效穴;肺俞乃肺的背俞穴,调补肺气,鼓邪外出。

其中,合谷用补法,尺泽、复溜用泻法,大椎用灸法,其余腧穴常规针刺,平补平泻。

2.耳针选穴

肺、交感、内分泌、皮质下。

本文摘自《针灸解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启才。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