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初的时候,因为物资匮乏、经济落后,大多数人都没有掌握什么资源,大家基本只能靠体力输出获取资源,而这种基本属于线性模式,从效率上来讲,人与人之间差距是不大的。

所以,在当时,家里的劳动人口越多,整个家庭获取的资源绝对值也就越大,也越容易积累初始资本。在这样的驱动下,一般家庭都卯着劲儿生孩子,最好是男孩,单位劳动力效率更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整个社会的物资也变得丰富起来,这个时候经济形式也多样起来,人与人之间获取资源的方式出现差异,然后是资源获取的效率就开始出现差距。

不过这个时候,社会上的“野生资源”占比相对还是比较大,所以争夺资源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每个个人的劳动力输出,无论是体力的、脑力的、还是把握住时代机遇的,大多数家庭还是处于原始资源积累的阶段。

后来,有一部分家庭积攒了一定的初始资源,而使用资源创造新资源的效率,将远远高于从零积累资源的效率。这些资源不单单是指金钱,也可能是教育资源、工作机会的资源等等。

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爷爷要是在某个体系内工作,往往就是爸爸传其衣钵,然后孙子继续,偶尔有争气的子孙辈靠着爷爷的资源,也能蹦得更高。

再后来,社会上的“野生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去地方上的银行看看就知道,托或近或远关系的职员比例是极高的。

哪怕他们本身学历合理、能力合理、年龄合理,可是硬件条件类似的人太多了,而这份工作其实也不需要什么高等教育知识。

一方面,银行也算是比较体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地方银行,属于当地家庭或多或少使得上力的射程范围,所以地方上托关系进银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这是很多普通人的无奈,因为不少本地家族的社会资源能量只能到这里了。如果家里能安排进更好的岗位,能安排去省里的,肯定也不会只安排进市里。

其实这个事情,从自然逻辑上来讲,是很可以理解的,一个祖辈奋其一生的努力,积累的资源,没有道理不传承给子孙辈。

但当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干的时候,“野生资源”也就越来越少了。

所谓的“野生资源”是指,不依赖任何家族资源,完全靠一己之力可以争取的资源,而竞争这些资源的人,都需要很拼命,很快这成为了深度内卷的领域。

而再后来是,其实家族里的很多资源,不像一块糖,直接亲手交给下一代就好了,很多隐性资源是没办法简单以物质的方式传承的。

下一代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那上一代人所积累的资源使用效率就会越来越低,如果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滑落原阶层。

所以每个有点儿资源想要传承的家庭,都不得不去精心培养下一代人,但培养下一代,不仅仅需要动用不少资源,还需要付出很多精力。

精力的付出与父母辈自身去生产资源、积累资源是冲突的,这个时候就有权衡函数产生,到底资源积累到什么程度,再去培养下一代是最优选择?

还是说,手上的资源其实仅仅只够过好自己这一生,实在腾挪不出给下一代了,那索性要不还是算了。

至于基本没有原始资源积累的家庭,他们的子辈将在落后的起跑线上出发。因为“野生资源”的存在,他们还是有机会的,但相对会越来越少,只能靠在内卷漩涡中拼命。

他们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拼命努力,积累原始资源,只是这个过程,比他们的父辈,要艰难非常多。

有一些躺平的年轻人,是因为看到了这些艰难,以及落后太多的起跑线,就说:算了。

他们其实也可以生孩子,只是下一代的hard模式不会比自己容易,如果生孩子至少算是一种希望,那这些年轻人首先自己就需要拥有希望。

当然,这整个故事里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因为历史的进程,有一些人躺着就赢了。因为赢得太容易,以至于从来没有多想,只想世世代代躺下去,反正赢麻了。近在眼前的,就是昌平的宏福苑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