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总是舍不得给自己花钱,不能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给自己花钱,就会特别内疚。

就会觉得对不起家里人,特别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或者他会觉得给自己花钱,是不太道德的,会心里不安,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心病”。

这样的人,绝大多数并不是穷,并不是没有钱,而是舍不得,这要是从道德方面去分析,结论肯定会是他们道德素质高,懂得节约。

但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就不能再这么简单地看问题了,因为这个结论过于普遍,普通大众都会分析,我没有必要再去重复。

除此之外,心理学不是道德学,给大家提供一个偏向心理学的视角,帮助大家更全面地去认识自己和他人,让大家活得更好,这也许才是我的最大价值。

那下面我们就言归正传,正式论述一下,为什么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是一种“心病”,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越来越穷。

1、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是因为内心的匮乏,这是一种“心病”

物质上的匮乏,是可以通过改善物质基础,从而等到解决的,但是心理上的匮乏,改变起来就不太容易了。

我们经常见到的情况就是心理上的匮乏,也就是内心的匮乏,导致一个人总是舍不得给自己花钱。

比如来访者吴女士,她是一位全职的家庭主妇,丈夫经营着一家企业,平常工作比较忙,所以家里的经济开销都是她主导,但是她从来都舍不得给自己花钱。

她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买的东西都是品质很好,价格比较昂贵的,但是给自己很少买东西,几乎不会给自己花钱,她说她舍不得给自己花钱。

吴女士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小时候严重缺爱,为了等到父母的关爱,她听话、懂事,从小就会做各种家务。

现在她在和丈夫的关系里,也在沿袭这种关系模式,她懂得持家,会照别人,她的丈夫也非常看重这一点。

因为她内心匮乏,她缺爱,所以她懂事,她不给自己花钱,也许她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讨好丈夫,期望丈夫给予自己关爱,承认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心病”,因为她物质上比较富裕,她这样做纯粹是心理上的原因,所以最终她把所有人都照顾好了,唯独没有照顾好自己。

2、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是因为道德感太强,这也是一种“心病”

当然舍不得给自己花钱,也会是因为道德感比较强的缘故,道德感比较强,自我就会被压抑,自我就会变得虚弱。

在道德感的压迫下,虚弱的自我经常会感到内疚、自责和不安,比如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给自己花钱,意味着堕落和奢靡,是贪图享乐的象征,而这些显然是不道德的,所以当给自己花钱的时候,就会受到谴责,心里就会不舒服。

当然这样的感知在意识层面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潜意识层面的级别比意识层面的级别高多了,意识层面只是潜意识层面的一点点渗透,正如那句话说的,潜意识层面波涛汹涌,意识层面只是微风吹过。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人给自己花钱的时候,就会想到父母,有一个来访者,他告诉咨询师每次吃好吃的,他就会想到家里的老母亲。

尽管他的母亲生活生很有保障,过得很不错,但是他依然会感觉到母亲在受苦,自己享福是不应该的,因此他会内疚、自责。

这一种情况就跟他的成长状况,跟他和母亲的关系有关,例如这个来访者,母亲从小就对他说,你就是我的唯一,离开了你,我活不下去。

在他的心里,母亲是虚弱的,是需要被照顾的,自己不能离开,去有自己的生活,母亲和自己必须在一块,但是实际上,母亲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以上两种情况下,舍不得给自己花钱,可以说都是“心病”,需要先在意识层面去觉知,意识到这一心理问题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舍不得给自己花钱,赚钱的欲望会被减弱,最终会越来越穷

我们经常会听到经济学家说要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这个规律就是人们愿意消费了,赚钱的热情就会高涨,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规律在心理学上,在今天的观点上也是成立的,舍不得给自己花钱,这样的人,赚钱的欲望就会减弱,就会越赚不到钱。

就算理性上想赚钱,但是潜意识里也不会这样想,潜意识里也会是相反的,在潜意识的指引下,最终就会变得越来越穷。

人的身体和心灵是一体的,相互影响的,给自己花钱,其实就是一种奖励机制,通过奖励身体,让自己的心灵进行沐浴。

也许这时候有的人会说,那奖励不一定是要花钱的啊,这是对的,但是人作为一个社会性动物,加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物质上的绝大多数享受确实是需要花钱的。

衣食住行,这些东西绝大多数是需要花钱的,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我想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好的,要舍得给自己花钱,让自己“尝点甜头”,你会更有劲,会更好地去奋斗,更好地去赚钱,让自己活得更好!

让自己活得更好,你才会有能力去滋养和感染身边的人,我经常做的一个比喻就是,你想成为一片土地,长出茂盛的植物,你首先得肥沃,不能太贫瘠。

舍得给自己花钱,就是在照顾好自己,就是在丰富自己的内心,就是在肥沃自己的心灵土壤,当你自己的心灵土壤变得肥沃的时候,你自己,以及你关系中的他人,才会活得更好!

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出版有畅销书《原生家庭的羁绊: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

联系相先生,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