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那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浩瀚太空第一次迎来了中国访客,2021年10月16日,也就是在前不久,神舟十三号带着3名航天员飞向太空,并将驻留太空6个月。在将近二十年中,航天员们陆续改写人类探索太空的版图,也将太空食物的象限拓展到无限可能。宇航员的吃播早已不是刻板印象里的“牙膏全席”,从八宝饭、粽子、炒菜、点心到奶茶等,原来外卖真的可以上天。

人类探索太空的60年里,在太空食物上做了哪些更新?在太空吃饭是怎样的体验?各国宇航员的太空餐又有哪些不同?不论在地球还是在太空,“民以食为天”都不例外,科学家、大厨对餐饮场景的更新也让我们无比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物是人类要面对的最简单也最困难的选题,“you are what you eat”也可以是“You are where you eat”,人类在吃的历史上,从山川湖海到浩瀚宇宙这一步,显然走得最艰难。

1961年,第一个试图在太空进食的尤里·加加林带了63支形似“牙膏”的铝软管,每支装有160克食物,还有面包球、熏香肠和柠檬切片。他选择的主食是蒜末肉泥,甜点是巧克力酱和黑加仑汁。之所以说是“试图”,是因为加加林的108分钟飞行,是人类第一次环绕地球飞行,也是第一次没有救援计划的极限挑战——他只是勉强品尝了这些食物,不过还是表示很好吃。

为了让宇航员能够填饱肚子,科学家除了要克服最常见的无重力和营养问题,还要在有限的太空舱中解决空间储藏、残渣处理、运输等难题。由于航天工程的复杂性,宇航员的每一分钟都按照严格的日程运行。此外,在长期的无重力状态下,人体中的体液重新分配,导致了脸肿胀、贫血多种生理问题,吃得饱并吃得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NASA曾经发布一份面向太空食物的指南,我们从中看到了太空食物演变的过程。如果说尤里·加加林只是“试图”在短时间内环绕地球飞行的旅程中进食,那么第一个真正在太空吃饭的其实是参与水星计划的约翰·赫歇尔·格伦,那时其实人们还不确定人类能否在无重力状况下摄入和吸收营养物质,约翰食用了管状包装的苹果酱和牛肉蔬菜泥,他和同伴们证明了太空人的进食过程没有任何问题。事后他表示只是难吃而已,唯一合口味的是自带的果珍饮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65年开始的双子星计划中,太空饮食正式被纳入考量范畴,NASA引入了冷冻食物技术——养过宠物的人对此都很熟。制作冻干食品时,需要先将食物煮熟,然后快速冷冻,再放到真空中缓慢加热,去除冷冻过程中形成的冰晶,宇航员用喷嘴往食物上洒水,把吸了水的食物揉成糊状。这比“牙膏”食物味道好一些,他们还能吃到牛肉和肉汁,但水是冷的,所以食物口感并没有太大提升,只不过更像食物本身了。

120种食品与私人定制

满汉全席快递上天

第一个试图在地球外吃饭的人——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看到今日中国宇航员的吃播,大概也会觉得自己生不逢时。2003年,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火箭神舟就在中秋之际让航天员们在天空吃上了月饼,除此之外,还有鲜美的鲍鱼肉丸。而到了2005年,神舟六号宇航员的航天食品已经多达30多种,正餐饭菜之余,还有饭后甜点冰激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神舟十二号上天之前,5月29日,天舟2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将6.8吨货物率先“快递”到天和核心舱,运送的包裹里包含了航天员和空间站里所需的物资,里面包含多达120多种丰富的航天食物,餐中会包括主食、副食、复水汤菜、复水饮料和可即食类食品。

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还享受“专属食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贴心地根据航天员不同的饮食需求设计了每个人的个性化食谱,为来自黑龙江的翟志刚准备了炖菜类,如土豆和豆角,为来自山东的王亚平准备了海产品,如鱼和海带丝,为来自四川的叶光富准备了竹笋类产品。

更美味、更多样、更天然

作为第一个将人类送进太空的国家,苏联发明了太空食物。而继1961年具有历史意义的短暂环绕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尝了第一口太空食物后,宇航员格尔曼·蒂托夫成为第一个在太空呕吐的人。快进到21世纪,俄罗斯太空餐已经从开始难以下咽,到更美味、更多样、更天然。

在俄罗斯文化当中,松软的干奶酪非常受欢迎,而且由于它富含人类可利用的钙质,所以这对维持宇航员正常机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国际空间站中的俄罗斯宇航员时常会和不同国家的同事分享和互换干奶酪,例如和美国同事与日本同事互换虾和生鱼片。

近些年来,在地球也有机会尝试太空餐,过去有关航天工业的任何信息都是保密的,但如今俄罗斯太空食品实验室已经将太空食物推向了大众市场。

舌尖上的太空

还是最爱“Fast Food”

在地球上,美国人向来是爱吃“Fast Food”,在太空中也不例外。快餐、面包、饼干、意大利面是太空餐中的主要组成。宇航员们以水果和面包片开启元气满满的“早晨”,吃完水果面包后,喝一杯咖啡来开始工作。中午用意大利面、各种坚果还有压缩食品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看起来很小的压缩食品含有很高的热量,可以很好地抵抗饥饿。晚餐是最丰盛的,有已经被煮熟和调味的压缩牛排,除了牛排,还有水果、布丁、比萨可以提供给宇航员选择。

今年,NASA发起了一场“外太空食物挑战赛”,旨在为长期的太空任务提供食品技术或系统,要求“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营养和美味的食品产出”——这何尝不是每个普通人对一日三餐的希望?

对于未来食物的探索,米其林大厨早早参与太空计划,试图在太空还原食物的多重味觉,在地面上,用分子料理征服了挑剔的餮客,太空和地面互相影响,每一次尝试都意义非凡。近几年来流行的人工肉正是基于肉类短缺的先行一步,还能人工干预食物的营养结构,对于地球来说,这未必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NASA的3D食物打印计划指出了另一条更灵活自主的路,避免手工料理食物的浪费,还赋予人们充分的点菜自由,当然,人类的味蕾始终是复杂的,或许某一天,中国宇航员在太空吃上火锅也不是稀奇的事。

策划/悦游新媒体

编辑/杨京

责编 / Winnie

撰文/爱福、Winnie

设计/Gabrielle

部分图源自网络

Presented by

Follow us on

悦游

悦游CondeNastTraveler

欢迎分享转发

请理性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