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学期,各种“双减”措施逐渐落实,扬帆起航的彼岸是一座叫做“快乐学习”的小岛。飞小岛的诸位,感到快乐了吗?

其实蛮有趣的,我发现很多措施,似乎更像是在说另一件事:不学习是快乐的。

譬如各种减少作业量、减少英语学习、甚至低年级不许留作业、不许学英语等等,有的地区还打起了类似周三快乐日不留作业的旗号。意思是,不留作业不学习,才是快乐的?

把原本用于学习的时间,腾出来,如果只是傻玩儿的话,相信吧,那只能得到一时的放松式解脱,在更漫长的时间里,会有一种叫焦虑的东西萦绕,根本挥之不去。

什么是快乐呢?其实是大脑的一种正反馈感受。

短效的快乐就是,疲惫已久后的忽然释放;而长效的快乐是,不断有正反馈的奖励给到大脑,充实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小测。我当老师的时候,喜欢在课前,或者中午片断的时间,拿几个小题给学生做小测。哪怕是平时学习一般的同学,只要在个别次的小测中拿到了高分,也会极大地鼓舞他的士气,觉得这段时间努力和之前不努力,确实有差别,让他感受到鼓励。我觉得那才是学习的快乐。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我是不太支持减少测验次数的。测验是给学生以正反馈的有力工具。即便考得不好,也是一种挫折教育。学校里的考试,是成本最低的挫折教育,等到走上社会,所有的挫折教育都标价更高,除非你深信真的有人可以顺风顺水一辈子。

如果没有正反馈,学习是更不容易有快乐的。而游戏却可以,哪怕打输了,照样有杀怪的经验,输了10把,只要有1把得到全场最佳,也是可以欧耶的。你总是容易忘记是怎么输掉某场游戏,却能记着赢得漂亮的高光时刻。

所以,“快乐学习”其实是要去理解沉迷原理才对,你有本事让小孩儿沉迷学习,才是真正的牛逼。

不学习带来的快乐,无非是让家长的焦虑置换了小孩短暂的轻松,时间久了,小孩可能习惯了轻松,而不觉得特别的快乐,但是家长的忧患却绕梁难去。

还有另一些故事,是我见过的,也想讲一下,给家长们一些启发吧。

因为我在北京资源最优质的片区混迹过,也跟这个区域的非常多类型家长打过交道。所以我知道,有一些家庭的小孩,其实是没有什么升学压力的,家长比较容易为小孩铺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路径。

但是这些家庭的小孩,是不是就不需要努力学习了呢?当然不是,就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来找我补习,所以我才认识了他们呀。

那为什么明明没有什么升学压力,还是要在课余时间找私教训练呢?他们中的不少情况,是小孩主动要求的。他们会说,我不想自己在这个学科落后,妈妈你给我找一个好的老师补补吧。peer pressure,是超过家长们想象的。

从五六十分,变成七八十分,这种快乐,光靠物质资源是换不来的,还要付出自己的努力,而这种努力带来的正反馈,是异常珍贵的,也会得到小孩自己的珍惜。

慢慢地,有过进步的经验,他们也会学着自己去总结,哪里还弱点儿要巩固,哪块内容学校没太听明白,需要老师再慢一点细一点地讲一遍。

我讲这些案例是想说,快乐学习的来源一定是找好角度后能得到正反馈的学习,而不是减少学习甚至不学习。

很多人此前因学习而不快乐的感受,更可能是学习模式出现的问题,譬如超越难度硬塞超前知识,摁着脑袋去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点,或是没学明白没学懂的时候未能及时做好补习后面一路跟不上,或是没有很好的挫折教育而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等等。

真正的“快乐学习”是极难的事情,也是教育的核心,那就是既要又要。既要学生努力学习,又要学生感到快乐,支撑这个难点的,才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激发和呵护小孩儿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