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十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简体中文正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成为又一广受国民追捧的现象级畅销书。

10月22日,拥有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文版权的新经典文化,联合PAGEONE书店举办了一场极具特色的纪念活动。“一场事先张扬的孤独派对”在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子罗德里戈·加西亚的祝贺视频中拉开序幕。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蒙萨尔维·霍约斯先生和新经典版权中心欧美版权总监歌娅女士深情回忆并讲述了《百年孤独》中文正版引进和出版十年来的故事;文学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70后作家阿乙,以及青年新锐作家辽京、东来、杨晚晴也有感而发,分享了自己初读、重读《百年孤独》时的感受,以及这部作品对他们创作方面的影响。

马尔克斯的文学成就如此令人瞩目,“在我们这个时代还可能出现像《百年孤独》这样伟大的作品吗?”在活动最后,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西亚·马尔克斯

全球发行量超5500万册,在中国十年1000万册

1967年5月30日,阿根廷南美出版社的第一版《百年孤独》与读者见面。54年后,这部作品已被翻译成52种语言,发行量超5500万册。2011年,新经典获得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文学代理人卡门女士的认可,正式引进出版中文简体正版《百年孤独》。十年后的今天,这本书发行已超1000万册,占全球总发行量的近五分之一。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子罗德里戈·加西亚·巴尔恰听到《百年孤独》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后,特意为本次活动录制了开场视频,由衷感谢中国读者对父亲的作品《百年孤独》的热情与喜爱。“我相信父亲会非常高兴和自豪,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看他的书如何被传播、被阅读,以及被那些不同于他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的人所喜爱。”

罗德里戈·加西亚·巴尔恰

正如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路易斯·迭戈·蒙萨尔维·霍约斯在致辞时提及,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种“影响了许多作家和学者的文学现象”。他说:“《百年孤独》是一本我几乎每周都会遇见的书,无论在北京胡同的书店、上海商场的书店或是其他各地的书店都会遇见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路易斯·迭戈·蒙萨尔维·霍约斯

歌娅女士曾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版权代理公司就职,为《百年孤独》挑选合适的中国出版社好比“一个父亲为他的女儿找合适的老公”。歌娅回忆起自己从了解中国出版业,到实地考察,到授权,再到如今亲眼见证这本书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感慨颇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加西亚·马尔克斯如果知道肯定会非常开心。”

新经典版权中心欧美版权总监歌娅女士

他的调子如此迷人,以至于打动了这么多读者

70后作家阿乙也与读者分享了他们对《百年孤独》发行量超1000万册的看法。阿乙作为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同行,对此发表感叹:“羡慕、嫉妒、恨。”但他认为,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维持着一种半高亢的调子,这个调子如此迷人,以至于打动了这么多读者”。

杨庆祥与阿乙

随后,阿乙与文学评论家杨庆祥一同回应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想象二位在酒会上看到加西亚·马尔克斯,你们想跟他聊点什么?”“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我估计他也有虚荣心,”阿乙开玩笑道,“我一定要告诉他,他在中国多么受欢迎。” 杨庆祥则坦言“这个问题确实我想了很久,我不太想见他”。杨庆祥认为作品比作家更重要,如果真的要见某个作家,他希望是未来能超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家。

阿乙回忆起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影响,说道:“《百年孤独》中的情节已经慢慢融化在我的记忆里,直接深入到我的梦里。”杨庆祥回想初读《百年孤独》时“立即被他的想象力击倒,感觉这个人太牛了”,认为想象力是关键,能让书中的场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百年孤独》是作家的万花筒

三位青年新锐作家辽京、东来、杨晚晴也畅谈了《百年孤独》中的想象力对自己的影响,他们认为,“这部作品打破了自己对于小说一贯的印象和思维”“像万花筒一样不停在你面前转动”“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打碎重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京、东来、杨晚晴

辽京想起初读《百年孤独》时“注意力完全投入在加西亚·马尔克斯非凡的想象力之中”,她觉得这部作品大大丰富了她的阅读资源,让她有勇气像加西亚·马尔克斯一样将生活翻转过来进行创新。“非常密的、细节非常丰富的语言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包括时空的安排,场景之间的转换,他处理得非常丝滑,我们在阅读中经常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东来说道,“这种写法非常难学习,但他却能洋洋洒洒地一写就是几万字,为什么都被他一个人占了。”科幻作家杨晚晴更在意《百年孤独》的世界观,他认识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这样一个摇晃的世界也是写作所需要的,作家在构建世界的时候应当全身心相信自己笔下的虚构世界。

三位作家认为,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时代,《百年孤独》还能拥有1000万册的销售奇迹,是因为它能带给读者短视频这类消遣之外的东西,同时也给所有从事文学的人以希望和鼓励。就算过去这么多年,《百年孤独》依然能让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产生共鸣,因为“它里面有一些人类最基础的感情,并且写得入木三分,这部分东西传递出来就是可以超越时代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做到了“走出去,再回到出发之地”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曾凭借《江南》三部曲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有人认为《江南》里的“花家舍”,就是《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对此,格非认为二者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因为中国的文化觉醒非常早,也非常强大,所以在中国直接模仿《百年孤独》的魔幻角度是行不通的。但《百年孤独》和“马孔多”确实给了中国作家很大的启示,那就是“不断地出发、不断地融入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当中,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乡土当中,回到出发之地”,而中国作家相对来说还是不敢走出去,加西亚·马尔克斯将开阔的视野与本土文化相结合,非常值得学习。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分享环节

面对主持人提出的犀利问题“今天我们还应该对文学抱以什么样的期待?在我们这个时代还可能出现像《百年孤独》这样伟大的作品吗?”格非引用了帕穆克的说法,认为现代小说和我们世俗的伟大真理之间是有关联的。他说:“后来出现伟大的英语作家来自世界各个不同的地区,融合不同的文化。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期待放在中国,中国也可能出现这样能够融合各方面优势的大作家,但取决于我们今天怎么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