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金融城”要建成什么样?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当前的空间规划?10月20日,由来自武汉市地方金融局、武汉市江汉区政府、“武汉金融城”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组队前往上海,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举办“武汉金融城”空间规划前期研究专家咨询会,邀请上海专家聚力献策。

“武汉金融城”集聚有300多家金融机构,其中7家全国性总部,65家区域性总部,金融年税收达80多亿元,产值达300余亿元,营收超1000亿元。金融业集聚度在湖北省最高,金融业总注册资本金、金融网点密度、金融业税收贡献度均位居全省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加快建设“武汉金融城”,强化其区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地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6月,《武汉金融城空间规划中期成果》启动编制,历经8次修改已见雏形。

此次咨询会上,《武汉金融城空间规划中期成果》首次走出“家门”接受专家评判,博采众长,进一步优化提升研究成果,推动建设发展。会议现场,与会专家纷纷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武汉金融城’空间规划”提出宝贵建议,武汉市地方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哲提出,上海陆家嘴从CBD(中央商务区)发展为CAZ(中央活动区)的历程值得反思借鉴。“武汉金融城”地处城市中心区,应跳出金融的单一功能,同样重视烟火气、城市活力等方面的提升,打造宜居的功能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孙娟认为,江汉区写字楼经营情况已经有较高质量,她建议下一步“武汉金融城”发力整体综合品质提升,结合文化、艺术、健康等要素挖掘内涵,尝试从街区切入,完善写字楼背后有“烟火味”的后街后巷。

部分城市规划专家认为,“武汉金融城”可对标发展成熟的国家级金融中心或区域金融中心,这些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的空间呈现“圈层用地”特点,即核心区域占35%-40%,产业支撑区占25%-30%,生活配套区占30%-40%。

专家建议,“武汉金融城”应注重聚集资源,打造未来武汉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做科技的顶尖、数字经济的顶尖,成为高知识人群最密集、美誉度最优的“名气招牌”地区。做足金融氛围的同时,还要抓住武汉特色,突出“生态+人文”,体现城市形象和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