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闲云野鹤蒋长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雁门关我知之甚少,过去书本上的几乎忘记,也只记得金庸大师所著的《天龙八部》,乔峰的一生,以雁门关开始,又以雁门关结束,那时候的辽宋对峙,是雁门关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而杨家将血战雁门关,大败辽军,则是家喻户晓,堪称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但就是没有去实地看过。

2021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我和金兄赶到雁门关景区,气温零下一度。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它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关口竖立着毛泽东主席遒劲的手书“雁门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区后山,一尊白色雕塑,驻足山脊,瞭望巍峨群山,手握长枪,指点江山,威武中透着霸气,这就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杨老令公!

翻开中国地图: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雁门关“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乘坐景区巴士三五分钟抵达雁门关口,右侧两列手握各色兵器,身骑高头大马的石雕群震撼地展示在游客的面前,那就是世代忠良的杨家男儿和杨门女将;左侧则是景区标志墙,历数雁门关英雄谱。

雁门关所处的山称为勾注山,为北岳恒山山脉之西段,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宽度达到15公里到30公里,群峰相连,如伏虎,如蹲兽,长达200公里,山顶海拔高度大部分在1700-2400米之间,最高峰佛宿山也称馒头山,海拔2426米,比恒山主峰还要高。勾注山为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农耕与游牧的重要地理分界。所以,从战国到明代,勾注山都是“天下之大防”。帝国开疆拓土,要由此向北推进;游牧民族扩张领地,则由此张开向南进击。

我们从西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勾注山脚,建有雁门寨,是一座灰色的两层建筑,也被称为明月楼,雄伟壮观。它是雁门关围城的第一道门户。城廊为石头边墙,周长约10000米,南端分接关城东西城两翼,北至谷底延伸围合。围城城门座南向北,上筑有宁边楼,俗称明月楼,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围城门外接石拱关桥连关道,据《雁门关地理总考》载,关外依次设大石墙3道,小石墙25道,为守关御敌第一道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雁门寨,新街两边现设有酒肆和山货,但问问价格还算便宜。

街角尽头,就是著名的趵突泉。据明万历版《代州志》载:“平底突出,若猛兽然”。故名趵突泉。泉水北出寨口,流入桑干河,寒不涸而涝不滋,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守关将士。

紧接着我们进入瓮城。瓮城位于关城北侧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石券门顶,额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一字一砖,相传为傅山先生所书。

瓮城内,看着那被时光年轮磨平和沉陷的青石地砖,我仿佛听到那隆隆的战鼓划破长空,响彻云霄;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刀光剑影、近身肉搏的残影;我仿佛又闻到那刺鼻的血腥味在弥漫,至今尚未散发,“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尔后进入地利门。地利门为关城西门,石座砖身,额匾篆体书刻“地利”二字。此门坐向南北,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两侧塑孟良、焦赞像,供设杨门郎铁刀1把,城楼上供设大炮2尊。

地利门之上建有宁边楼,又称“六郎庙”。

相传当年杨六郎为元帅驻守雁门关,正值隆冬大雪封山季节,城中三千兵马衣食粮草紧张。辽军乘机重兵围攻,杨六郎一面派人突围出去火速搬兵,一面激励将士坚守城池,两军伤亡十分惨重。相峙数天后,辽军依然围攻不懈,宋军援兵还杳无音信,城中粮草眼看就要用完。面对蜂涌而上的敌人,杨六郎实在不知如何对策,正在焦困之时,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但见两个挑水的伙夫让脚下的冰滑倒,半天挣扎不起来。杨六郎见状立刻心生计策,即令将士挑水上城,一桶桶倒在城墙上,寒冷的天气使水落地成冰,把城墙如兵甲般冰冻起来。辽军再次攻城时,因城墙光滑难攀,从云梯上摔得横尸遍地,杨六郎便乘势打开城门,手持寒光闪耀的铁刀率部冲锋陷阵,大败围城敌人。因此宁边楼也被称作:“六郎庙。

站在烽火台上俯瞰,面对重重关隘,眼前顿时浮现一幕幕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悲壮画面,…,多少中华儿女血洒疆场!

随即登上过雁峰,即雁塔。只见两山对峙,形成一个门的形状,据说北飞南归的大雁会从此飞过,故而将此地称之为雁门关。

而另有一说:“雁门”一词最早源于雁门山。最初的雁门山并非如今山西代县的雁门山(句注山),而是位于大同市阳高县以北,大雁冬天从那里南飞,春天又飞回来,山因大雁而得名。《山海经》记载:“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高柳今大同市阳高县,战国时那里为代地。

沿着长城,无暇参详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碑林,到达天险门,上有雁楼。

它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墙垣设垛口,门洞板1道,青石板铺路。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有走廊。其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门洞上方额匾篆体书刻“天险”二字。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间清晰车辙。

天险门上建有关楼,又名雁楼。原建已毁于1937年,现存主体为1989年重建,2010年补修。雁楼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式,四周设有回廊。

登上西城门,俯视:“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雁门关尽收眼底,不得不又想起那“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

环线下山,向东走过雁楼,后面那是镇边祠(李牧祠)。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寺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展览馆。

金乌西坠,北风呼啸,依依不舍西回寨口,此时已是玉兔东升!

回到旅店,翻阅典籍,研读名家著述,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老先生说:“如果把漠北草原比作是中国历史演变的大后台,那么。” 古往今来,雁门关就像一座大舞台,上演着一段段腥风血雨的战争史;雁门关又像一部史书,记述着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艰辛历程;雁门关还像一尊保护神,尽职尽责地守护着中原大地亿万人民的幸福家园。

怏怏中华,人文荟萃。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连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

联系电话:小王18958781758(同微信)

民宿预订、合作:1516780175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