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修空调小哥爬上六楼救小女孩”的视频号内容,获得了170万+点赞;一条“鱼肚暗藏塑料打包盒”的视频,最终播放量达到43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袁隆平送别仪式直播,有超过160万+人看过,无数微信用户在这个特别的直播间里通过实时的评论送别、怀念、感谢袁老,他们通过留言上墙的方式,犹如将浓厚情感传送到天国。

从民生社会新闻,到重大热点新闻,新京报我们视频从来不缺席,每一次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每天在视频号上更新超过30条短视频,基本保持着每天直播2场的频率,直播后,相关事件视频的产出也非常快,10-15分钟后就能够在我们视频的视频号看到此事延伸报道的视频。

尽管有千万播放的短视频、百万人看过的直播,新京报我们视频运营总监唐磊却说,我们视频视频号没体验过爆款的“红利”,靠的是稳定持续的内容更新带来的稳定增粉。

我们视频是如何最快的速度到达新闻现场,又是如何快速协调视频直播报道,我们视频的“爆款”观是如何?营长和唐磊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社群冷启动与内容带来的良性涨粉

“我们视频”刚刚度过了5岁生日。我们视频视频号,则是最早入驻视频号的媒体之一。

目前,我们视频在视频号日更30-40条,直播则几乎每天保持2-3场左右。

运营至今,我们视频视频号积累了超过34万粉丝,唐磊说我们视频从来没有一周锐增十万的数据,但涨粉已经进入一个良性阶段。这得益于我们视频的持续更新,所有内容都由 4 位专门负责视频号运营的工作人员制作完成,每周能保持几千到两三万不等的涨粉量,有独家内容、热点新闻、大热直播时,增粉也会相应增多。

时效性高、质量高的内容,离不开我们视频背后强大的百人采编团队,视频号的内容运营由 4 个编辑一起负责,他们会从海量的内容中选择更适合视频号的内容与呈现形式,让视频内容在视频号表现效果能更好。在我们视频入驻视频号已有一年半之际,他们的感觉是:

视频号今年已经成为机构媒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分发渠道,这个现象去年还没有很明显。但今年作为渠道来说,视频号可以排在很前面,优先级别非常高。

作为最早入驻视频号的媒体帐号,我们视频在运营视频号上也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还是2020年初的时候,视频号只支持上传1分钟以内的视频,尺寸跟我们视频在其他平台内容的尺寸有差异。当时生产能力有限,但我们视频团队内容重构流程,鼓励大家尽可能选取合适的1分钟以内的片子上传到视频号,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视频的内容,我们视频也通过不断的尝试去理解视频号用户的需求。

运营很快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我们视频是一个既制作内容也比较重视运营的团队,好的内容也需要好的运营。最开始是从内容上注入运营思维,如添加精准的事件标签,地域标签,还有自己品牌的标签,一方面帮助平台快速识别内容推荐,另一方面也是内容的集合。

一直到2020年5月底,我们视频的一条片子第一次突破了10万+点赞。“我们当时第一次意识到视频号的用户群体太大了,就完全出圈了。

以前我在任何平台上面做的内容只是特定的用户会喜欢,因为那些平台就只覆盖了那些用户。但是微信上面人是形形色色的,70岁的老人,17岁的青少年,甚至7岁的孩子可能都有。

当时我们就发现,视频号‘人传人’的现象非常明显,当同事的同学、亲戚都点赞这条视频的时候,它才是真正出圈了!”

要抓住这个“人传人”的方法,当时团队就总结出了这个方法论。

我们视频以往的线上线下活动大多会吸引大量的粉丝进入社群互动,这些都成了我们视频刚起步时的初始流量。每次制作完成一个新视频,运营人员就会将视频分发到各个账号、社群,内部的同事也会点赞助力新视频的传播,最初的我们视频粉丝机会都是靠社交裂变。

之所以专门为视频号设置了运营人员,也是因为我们视频非常看重视频号的常规性的持续涨粉和自涨粉能力。除了我们视频,视频号粉丝持续增长的能力在另一个国际新闻账号“今天见世面”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今天见世面”是我们视频在 5 月份推出的账号,专门分享国际新闻。和我们视频账号还有一定的社群运营相比,“今天见世面”基本没有运营,他们那内部并没有去推动分享这个账号的内容,就想测试在自然的传播下,视频号能够做到哪种程度。

从5月下旬开始,“今天见世面”开始靠自己茁壮成长。负责团队只是用一年多积累的视频号经验剪辑节奏、制作标签、统筹内容,而不做内容的特别运营。测试结果没有让他们失望,四个月的时间,“今天见世面”每周涨粉幅度在 1000-7000 之间,目前已经有了 4 万多粉丝。

这些粉丝基本都靠稳定更新的内容吸引而来。其男性关注者超过 63% 的数据也和我们视频有较大不同。通过另一个垂直账号的运营,我们视频触达到了一批原先没有关注主账号的粉丝,靠同一个团队的内容完成了吸粉。

我觉得“今天见世面”涨粉涨得也挺好,它也没有爆炸式的增长,这说明视频号整个活力一直在提升。

|长尾内容带来惊喜,尝试更多长内容

靠内容增长外,我们视频对于视频号内容的持续影响力也记忆深刻。

目前我们视频视频号播放量最高的内容是今年 5 月一个较为离奇的新闻视频。视频中,一位顾客在买鱼时发现鱼肚鼓胀,于是让商贩剪开鱼肚子,结果发现鱼肚内有一个白色塑料打包盒。

这条视频发布后当天和几天后数据增长极快,很快增长到了 4000 万。这还没有结束,今天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已经来到了 4300 万,且仍在持续发酵中。

这类时效性不强但仍有新闻性的案例在视频号较为长尾,很可能用户在发布两个月之后依然能刷到这个视频。

视频号的长尾对于内容创作平台来说其实是一件有点陌生的事情。一般来说,视频内容或文章会在半个月甚至三天内发酵完成,但我们视频视频号过去的表现颠覆了这一点。

为此,我们视频的视频号团队甚至改变了绩效计算周期。

播放量是稿费绩效的评价因素之一,为了让视频号的长尾播放量能计入考核中,我们视频的视频号团队会在考核截止日的最后几天收集视频号数据,避免某天流量突然增加几万的情况出现。

有可能这条片子是 8 月 1 日传的,其他的平台真的不敢说,但对于视频号来说,9 月 1 日去扒这个数据和 9 月 15 日扒这个数据是完全不一样。在其他的平台我们没见过差别这么大的长尾,这是我们普遍的一个概念。

视频号不仅给我们视频带来了长尾内容的惊喜,也带来了尝试不同视频长度的底气。

随着内容制作的提升,我们视频发现视频号不仅适合短片,拉长到 4、5 分钟的内容也能获得更多的点赞。因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视频也开始尝试在视频号分享深度内容的长视频,已经有几期内容获得了过百万的播放量。

|视频号第一场新闻媒体直播从蒙古国赠羊开始

做好了标签,拥有了越来越多的 10W+ 点赞视频,视频观看量持续增长,我们视频也顺势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直播。

在视频号运营半年后,我们视频开始直播了。这其实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我们视频在移动端制作新闻视频时一直秉持“用直播、短视频、小视频覆盖新闻热点和重要现场”的原则,用最短的时间把记者投放到现场,让用户看到新闻现场。

我们视频视频号的第一次直播尝试在 2020年10 月 22 日,当时蒙古国向中国捐赠的第一批 4000 只羊在扎门乌德和二连浩特两地举行了交付,仪式备受关注。一直跑在热点现场的我们视频,也早早做好了各种直播准备。

直播前一天,有人突然提出,这个直播是不是也能在视频号播出的可能。当时视频号直播功能刚上线,推拉流直播的功能尚未具备,我们视频成为媒体类创作者中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2020年10月21日晚,我们视频 刘鑫正在调试手机,为视频号直播做准备

我们视频原本在现场设计了多路画面,记者出镜、无人机航拍、事件回顾片……但这些在最初的视频号直播上都没办法呈现。最终,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在摄像机上做了一个简易装置,把手机固定在上面进行实时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2020年10月22日,我们视频 刘鑫在直播,支架上的手机是专门为视频号直播安装的

只是这一次看起来不太成熟的直播,却带来了不少惊喜——视频号直播的小窗功能简直觉得惊艳,一边聊天一边看直播两不误。转发朋友圈,还在媒体行业内带来一轮小高潮,有不少同行通过朋友圈点进直播后自发转发宣传,还有人来询问具体的操作和经验。

这只是我们视频在视频号直播的开始,在之后的一次次尝试策划中,我们视频有了更完整的流程。就以前段时间刚结束的劳荣枝庭审直播来说,现场会有三个记者,每个人分工明确,各自负责拍摄、摄像、庭审旁听,后方得到最新信息后,迅速生产发布。

现在我们视频基本会把每场直播都会放在视频号上,从今年二季度、三季度开始,他们发现新闻直播的观看量也有明显攀升。

今年二三季度开始,我们视频几乎每场视频号直播最少都有10万人观看。在这 10 万粉丝的基础下,也有了越来越多破百万观看的直播,用户的互动也越来越多。

在所有的新闻直播中,我们视频有一场直播增长了 2.5W 粉丝,粉丝平稳增长中的小惊喜也让他们很满意。

而在直播优先的情况下,现场记者保证直播的完整性之余,后续的视频制作也没落下。

后方的支援团队会分层次地对直播内容和其他素材进行二度创作,快讯内容会将素材编辑为竖版小视频,横版短视频则是热点的关注和回顾,还有深度报道的团队来呈现更多采访挖掘内容。

为了让大部分快讯内容都能在10-15分钟内完成编辑、审核、发布、运营,视频号编辑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负责视频的报题、文案、剪辑、运营。在整个视频号内容的制作上,我们视频希望能在快讯类内容上,用视频的品类和友媒的文字部门抢时间,让视频能够从不同角度向用户提供信息。

从直播到视频,我们视频快且高效。“你不能作为第一家生产出来,你就丧失了所有的机会。”直播第一时间提供沉浸式内容,短视频进行内容的补充传播。这套高效的体系之下,我们视频的直播和视频内容制作都趋于成熟。

唐磊表示,这个成熟的内容机制和视频号的反馈让他们越做越有信心,今天他们的视频内容和直播内容都有了稳定的播放量,面对大型的热点事件时,他们的直播间用户都是几十万起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7月22日,我们视频 蒋鹏峰、雷燕超正在被洪水围困的郑州阜外华中医院拍摄采访

河南暴雨期间,我们视频就发起了 10 场直播,总时长超过了 33 个小时,其中有两场直播观看成功破百万,让更多微信用户线上关注着最新的新闻事件发展。媒体的使命感一直激励着团队前进。

对我们现在的粉丝量来说,直播间观看量并不低,(视频号直播)经常随便就能超过原先我们在其他平台觉得很高的数据。

|互动方式大不同,直播间氛围变更好

视频号直播间评论上墙功能也得到了我们视频的特别好评。

这不是我们视频每场直播都会使用的功能,只是在特殊的新闻事件节点直播中,这个功能往往能有超出想象的效果。

这个功能最初是在今年 1 月的一场石家庄建设集中隔离点的慢直播上使用的,当时的观众纷纷通过评论上墙表达了祝福和对抗疫的支持。

而在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的直播中,我们视频也特意用上了上墙的功能。两个编辑和一个实习生轮流值守,将直播间观众的祝福纷纷「上墙」。整个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多个用户的缅怀和祝福评论都在「上墙」后展现在大屏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送别袁隆平院士现场

通过这个功能,直播间观众的缅怀没有淹没在刷屏中,反倒是通过上墙被送到了更多人的眼前。在这个过程中,不少观众都觉得自己的缅怀真正被送达了。

上墙的功能也被我们视频用在了河南暴雨的直播报道中。

作为较早在直播间使用上墙功能展示更多救助信息的媒体之一,我们视频的多个记者编辑都参与收集了网络的求助信息和救助人信息的工作,而在河南暴雨的多场直播中,编辑会将这些内容以评论形式分享到直播间后再上墙展示,微信网友间也可以通过上墙的信息进行互助。

最后,一起来看看我们视频的运营方法总结:

1.保持稳定的内容更新

每天更新30-40条以上的视频,为粉丝提供2-3场的直播。直播和视频均有涨粉,稳定的更新内容会带来持续的粉丝增长。部分观看人数多、点赞多的直播和独家视频同样能带来比以往更多的粉丝增长。

2.抓住“人传人”的方法

在视频制作时为视频添加相应标签,为视频号直播及内容制作对应的图片海报,让用户能扫码观看,适应微信的传播规律。将视频分发至各个运营账号和社群,让私域发挥作用,自己完成视频的冷启动。

3.保证新闻内容时效

大部分快讯内容在10-15分钟内完成剪辑制作推送用户。通过冷启动的种种方式,让新闻视频的快讯内容和文字比速度,给用户具体的观看体验。长内容和制作精良的深度内容也能在视频号传播,它们能获得更多的点赞好评。

4.营造良好的互动体验

在特殊的新闻事件节点直播中适当运用“上墙”等功能,让用户的反馈能有更大面积的展示,这类内容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互动形式中呈现的用户信息也可以成为当下内容的一部分。

-END-

关注百准,设置星标

比99%的人更快了解视频号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