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一名粉丝达9万的博主在微博发布打卡切尔诺贝利的组图,称自己徒步三天两夜踏入切尔诺贝利后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几处辐射量高达30+μSv(微希沃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中该博主身穿便服,在几处废弃建筑物前留影,包括著名的核“石棺”。该行为随后引发热议。

有网友对此举提出质疑认为其应该穿着防护服,还有网友提醒,其不该宣传这种地方,可能对他人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

该博主则回复称,大部分时间自己穿着防护服,会找辐射量数值低的地方穿便服拍照,进去之前有协议,告知如何穿衣、需要带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称博主拍摄的照片增加了其对切尔诺贝利的了解。

10年前

橙柿记者三次进入切尔诺贝利

来看看他怎么说

10年前,橙柿互动三位记者受到乌克兰官方邀请,参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5周年纪念活动。在乌克兰的20天时间里,我曾三次进入切尔诺贝利。

对于博主说的自己“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表示存疑,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处,已经被划为禁区(日本福岛核电站为20公里禁区),路口均有许多警察把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畅通无阻进入禁区,是很难的。而普里皮亚季是距离核电站3公里的一个小城,真想要穿越它,一两个小时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城普里皮亚季,它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距离只有3公里

至于手机信号时有时无,那估计与当地的基站建设有关。

至于博主说到,几处辐射量高达30+ μSv(微希沃特)。我们当年进入切尔诺贝利,一天里头测量辐射的最高值是:15.09微西弗(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微西弗-2000微西弗。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一次1000微西弗-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当然,进入禁区后,工作人员叮嘱,不得擅自离开团队,因为一些地方的辐射强度依然很高。

在一个坦克“基地”,履带的辐射值会发出报警。

那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切尔诺贝利附近,安全吗?

在2011年左右,切尔诺贝利开通了旅游线路,迎接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报名过程很简单,只要填写姓名、国籍和护照号,再交160美金团费就可以了。不过,目前,切尔诺贝利游只对少数几个官方认可的当地旅行社开放,因此,普通人想去切尔诺贝利,只能跟团。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边,辐射值为3.20μSv/h,而绝大多数地方的辐射强度一般都在1微西弗以下,包括核电站南边18公里的切尔诺贝利镇和西北3公里的鬼城普里皮亚季。

此次“灾难之旅”的中饭很令人惊喜——竟然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食堂享用!

为了享用一顿不受核污染的午饭,进餐厅前,每个人都须经过一道辐射强度安全检查,我们自然也不例外——站在一台差不多一个人侧身宽的电子仪器上,双手举起放在机器两侧,样子很像是在医院里做胸透。

只要辐射不超标,机器就会显示“Чистота”(俄文“干净”的意思),这样我们就被允许进场吃午餐了。

午餐相当丰盛,有蔬菜沙拉、土豆泥、炸鸡排、土豆牛肉汤和芒果汁。在这里,我又好奇地拿出测量仪测了测,周围的辐射值只有0.19微西弗。

那么,是否代表切尔诺贝利就安全了?

不,那里依然不安全。

1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他们用水泥浇筑成了一个“石棺”,将4号反应堆的融化内核完全包住。本来“石棺”的设计寿命长达50年,但由于建造时仓促,20年后,“石棺”已是裂痕密布,并又开始发生核泄漏。几年来,“石棺”被修补了几回,但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乌政府决定给“石棺”加盖一座新的安全防护罩。

除了固定线路外,其余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地段,会有辐射值超标的现象。由于少有人出现,切尔诺贝利一带,也已经成为动物的天堂。

在进入普里皮亚季的路口,我看到许多蛇盘踞着。而整个小镇,像是沉睡着。

至于要离开切尔诺贝利,那也得有比较严格的辐射强度安全检查。所有人都得下车接受检查。

这场35年前造成的事故,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

在新城斯拉夫蒂奇广场西南角,有一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纪念园。纪念园中心,有一根深绿色的柱子,上面挂着一个铃铛(基辅切尔诺贝利博物馆有类似的铃铛,它挂在主展馆的出口处,有些参观者离开时会敲一下。在那个压抑、肃穆的环境中,清脆的铃声能直抵人的灵魂);柱子两边分别是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牺牲的员工的石刻画像。

纪念园中用英语标注了这样一句口号:“我们将从过去的灰烬中建造新的世界!”

新闻多看点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逾8吨强辐射物泄漏,成为迄今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以4号机组反应堆为中心向外30公里的范围被定为隔离区。

据乌克兰官方统计,截止到2006年,有大约240万乌克兰人(包括42.8万名儿童)受到这次事故的辐射影响,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人类的健康问题主要受放射性物质碘-131影响。而锶-90和铯-137会对土壤造成更为持久的污染,植物、昆虫和蘑菇从土壤中吸收铯-137,受污染的食物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所以部分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当地不少游客也是穿便服游览

近年来,随着隔离区内多数地区核辐射值恢复正常,4号机组反应堆新掩体2016年11月正式启用,隔离区旅游逐渐成了乌克兰旅游的一张名片。

实际上,在郭杰瑞之前,ins上也刮起了一股风,网红们纷纷去了切尔诺贝利打卡合影。

这座昔日出了重大事故的核电站,转瞬间成为网红拍照凹造型的地方。

有人带着安全帽,cos了一回切尔诺贝利的工作人员。

有人是拿着辐射测量仪器拍了全身照,又打上了切尔诺贝利几个英文字母。

在他们手里拿着的辐射测量仪,更成了炫耀的工具。

明明是数字越大,代表辐射量越大,对人的身体伤害就越大,可在这些人的眼里,反倒成了数字越大,关注的人就越多。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希沃特。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沃特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希沃特,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希沃特时,则可能致命。

橙柿互动记者 夏阳 吴晶晶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 中国核网 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