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GDP总量不如成都,质量更胜一筹,成都今年破2万亿也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38.75亿元,同比增长10%,两年平均增长6.2%。

前三季度,武汉的GDP为12317.73亿元,稳中向好,同比增长18.4 %,但是两年平均增长只有3.2%,比成都少了3个百分点。

绝对值方面,前三季度武汉比成都少了2121亿元。2020年,成都的GDP总量为17717亿元,武汉是15616亿元,成都领先2101亿元。也就是说,成都去年一年领先武汉的额度,今年前三季度就超越了。

去年,武汉受疫情影响非常严重,成都也一定程度上有所波及,所以差距并不是特别大。今年,成都几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只出了一个无症状感染者,但并没有传染给其他人,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武汉经济发展最快的经开区、高新区、江夏区、东西湖区都被封了至少二十天,对武汉的打击还是相当严重的。

那么,这个差距今年会进一步扩大吗?我个人认为,这个差距不会扩大多少。成都今年的目标是超2万亿,但难度非常大,现在还有5561亿的差距。不过,也不是全然达不到,拼一把还是有希望。但是,成都的第二产业比较落后,可以爆发输出的点并不多,靠三产爆发输出,估计有些难度。

武汉官方的目标是达到1.72万亿,离这个目标还有4882亿,应该可以稳保实现。不过,离民间传说的1.8万亿的目标还有些遥远,相差5682亿,比成都离2万亿的目标还远一些。我估计,武汉今年能达到1.75万亿,就算很了不起了,最多不超过1.78万亿,也就是略微超过成都去年的水平。

当然,武汉的二产比较发达,可以爆发输出的点比较多,创造奇迹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就看武汉市和湖北省有没有这个需要。反正我觉得,应该没有这个需要,有些事情不能说穿,反正你懂的。

分产业看,成都2021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97.97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516.66亿元,同比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9424.12亿元,同比增长10%,两年平均增长6.2%。

武汉第一产业增加值326.24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4497.76亿元,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7493.73亿元,同比增长19.7%。相比于二产,三产受疫情的影响更明显,所以相比于去年,增幅也是最大的。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成都主要靠三产发力,二产规模并不大,比武汉多不了20亿。不过,成都的二产规模能超过武汉,说明成都的轻工业还是发力了的,毕竟可以抢占国外因疫情而空虚的市场。而以重工业为主的武汉,因很多一般制造业早已转移给了周边的中小城市,加上钢铁相关领域并不是特别景气,增量有限。

成都的三产占比达到了65.27%,已经算是非常高了。根据国家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这个比例应该还会增加。今年,武汉的三产进步也很大,占总量的60.84%,比去年全年提高了接近5个百分点,但跟成都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如果达到成都的这个比例,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三产将达到8040亿,比现在高差不多600亿。

不过,我们要看清的一个现实就是,武汉是一个老牌的重工业城市,而成都是以轻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城市,定位并不一样,光看一二三产业的数据,并不能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

再看看人均。前三季度,成都的人均GDP为6.90万元,武汉的人均GDP为9.99万元,之间的差距为3.09万元。仅仅三个季度,武汉的人均GDP就接近10万,生产力水平还是非常可以的。到年底,成都的GDP按1.95万亿算,人均大概是9.31万元,无法突破10万元大关。武汉的GDP按1.75万亿算,人均大概是14.19亿元,比成都高接近5万元。不过,武汉的人口并不能按照1233万来计算,我个人觉得,按照1300万或者1350万计算,可能更妥当一些。成都的人口肯定也有所增加,但应该不会超过2150万。然而,武汉即便按1350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也有13万元,仍远远领先于成都。

由此可见,成都总量虽然大,无非就是堆人,经济质量还是非常一般,离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的距离。奇怪的是,成都网友总是拿总量来揶揄武汉,真的没有必要,这样的做法,只会暴露这个城市文化的某些导向。

刚刚看到一个帖子,说成都23个区县(包括功能区),2100万人口,1.4万平方公里地盘,体量确实太大了。问题在于,这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100万人口,GDP却只比8000多平方公里土地、1233万人口的武汉多了2000多亿,这到底是说明武汉厉害还是说明成都不行?

再分产业谈谈人均,因为各产业从业人口无法确定,只能拿总人口做分母。

成都第一产业人均GDP为0.24万,武汉为0.26万,为成都的1.08倍。成都第二产业人均GDP为2.16万,武汉为3.65万,是成都的1.69倍。成都第三产业人均GDP为4.5万,武汉为6.1万,是成都的1.36倍。不论是农业、工业还是商业,武汉的人均都领先于成都。尤其是工业方面,武汉的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成都。所以说,成都规模是大,质量很西部。

前三季度,四川省的GDP总量为38998.66亿元,比排在前一位的老对手河南的44016.24亿元少了5017.58亿元。到年底,全年的差距应该还会继续扩大。

湖北的GDP总量为34731.56亿元,比四川少4267.1亿元。如果第四季度发力不够,可能还是排在福建省的后面。

成都GDP占四川总量的37%,武汉占全省的35%,成都的首位度还是比武汉更高一些。

再计算一下两个省的人均GDP。四川为4.66万,湖北为6.01万,领先近1.5万元。到年底,这个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结论:湖北省跟四川省在总量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毕竟人家多了近2000万人口,差不多就是一个成都。武汉市跟成都市比总量也有先天的不足,毕竟人家多了800万人口。但是,相比之下湖北和武汉有经济质量上的优势,这个优势是西部地区短时间内无法追平的。

经济质量上的优势,实际上就是地理位置、人才质量、科技水平、交通条件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就算再给成都10年,再给成都一倍的扶持力度,也是追不上的。

这两年来,国家给武汉补偿性扶持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武汉要抓住最近的四五年时间,在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趁机做大体量。在我国现在的话语环境下,体量比质量更重要。如果武汉能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力之前,将自己的体量做到超越成都,那么,武汉几乎在方方面面超越成都了,对成都的发展势头,势必是一个强有力的遏制。

同样的,如果武汉被成都从方方面面超越了,武汉的发展势头也会被遏制住。

有人说,湖北应该放弃与湖南、江西联合发展的设想,转而与成渝地区联手打造长江中上游经济带。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想法!湖北与湖南、江西有地理上和文化上的亲缘关系,与重庆和四川,不仅有地理上的隔绝,还有文化上的抵触,楚文化和蜀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分支,绝无融合的可能。

因此,湖北要想抵御来自成渝地区咄咄逼人的压力,就只能联合湘赣二省一起发力,除此以外,别无良策。

湘赣二省位于四战之地,危机重重。湖南这两年的经济表现并不好,有可能被安徽省超越。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念着广东的好,那就彻底完了。湘赣二省除了与湖北抱团取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实在舍不得泛珠三角的好处,很简单,湘南、赣南向南发展,湘北赣北向湖北靠拢,这样也许更妥当一些。事实上,中三角并不包括湘南地区和赣南地区。

这几年,江西的发展也比较快,改变很大,但力度还远远不够。现阶段,靠江西自己单独做大,可能性不大。

我前面说过,相邻地域抱团发展,共同打造经济圈和城市群,才是未来的前进方向。中部地区地理上分散,文化上也有分歧,糅合在一起发展的可能性,只能分开发展。这一点,国家也意识到了。因此,安徽划给了长三角,山西、河南打造黄河沿岸城市群,尤其是以郑州为首的中原城市群。剩下的湖北、江西、湖南三省,地理位置比较好,经济条件也不差,文化上也相近,所以国家要求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十四五的规划中,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要力量。

虽然只字未提南昌,但我们也没有忘了江西。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就主动拜访江西省,拉着江西湖南一起打造中三省。中三省如果能够协同发展的话,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就顺理成章可以打造成功。

当下,唯有抱团,才能把蛋糕做更大。有人说,中三省之间同质化竞争很厉害,搞不成器的。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很严重,还不是一样拧合在一起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以,只要有战略愿力,中三省合作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中三省之间,互相给不了太多东西,这是事实,但也可以互给优惠,加速人口流动。比如,医保、公积金互认,这一点就很重要。再有就是,三省之间的高速公路收费可以打折,快递可以打折,降低交通与物流成本,这也是可以办得到的。还有就是教育资源与科技成果贡献,这也是可以办到的。三个省完全可以联合打造长江中游科技城,武汉的高校优势与科研优势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样的话,武汉的国家科学中心也就更有希望了。

总之,我看好中三省的前途,不比成渝地区差,只会更好。(2021年10月25日于武汉地铁三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