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儿童期肺癌被发现,几乎都是“机缘巧合”。其诊断、治疗等缺乏“儿童标准”

撰文 | 燕小六

11岁女孩圆圆(化名)刚闯了一次生死关。

夏季时,圆圆因高烧不退、伴有咳嗽等症状,在家附近医院就诊。

当时扬州正在抗击新冠疫情。接诊医院按要求,给圆圆做了CT检查,并通过医联体通道,将片子发给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扬大附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郭虹,请其会诊。

“第一次看到影像片,就觉得不妙。”郭虹告诉“医学界”,圆圆右下肺有个成型的实变磨玻璃结节,直径为1.1厘米。胸膜有牵拉,已经穿透血管。结合自己的接诊、阅片经历,郭虹初步判断这是个恶性结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这样的结节放在成人身上,几乎都建议立即手术。但孩子还小,若术后开出来是可做可不做的病变,家长很难接受。”考虑到圆圆本身有呼吸道症状,郭虹建议,先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试试。

用药一段时间后,圆圆退烧了,呼吸道症状缓解。但复查CT显示,肺部结节无变化。

疫情稳定后,父母带着圆圆,来到扬大附院接受微创手术。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微浸润性腺癌。

郭虹回忆,2020年曾接诊过一名16岁肺癌患者,“没想到今年这个孩子才11岁,真是让人唏嘘。这样的儿童期肺癌究竟是个例,还是有共性意义?我们非常希望能和同行就此讨论、探索。”

低龄儿童为何会患肺癌?

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是60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及以上迅速上升,好发于长期大量吸烟的男性患者。

过往有研究称,二手烟是儿童期肺癌的诱因之一,暴露没有安全水平。有研究表明,怀孕期间不论是孕妇本人吸烟还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其子女日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几率明显提高。

但具体到圆圆,这些分析都不适用。“她的父母没有高危因素,不抽烟,没有不良嗜好。”郭虹指出,儿童期肺癌属于偶发性的,病因研究非常少,多数都是推测或假设。

目前,学界相对达成的共识是,儿童期肺癌可能跟基因突变、吸烟家庭、生活环境等有关。

尤其是基因突变,被认为影响较大。医学上有一种理论叫二次突变理论,第一次是来自父母的缺陷基因遗传给患儿;出生后较短时间内,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第二次突变,于是就产生了肺癌。

而生活环境、空气质量等是较多被关注的“外界因素”。2013年,江苏一名8岁女童被确诊肺癌。接诊医生、江苏省肿瘤医院医生冯冬杰表示,女童住在马路边,其患癌原因可能源于长期吸入公路粉尘。除汽车尾气等,儿童在生活环境中接触石棉,以及装修材料释放高浓度甲醛及苯类化学物质等,也是潜在风险。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癌症还可能“母婴传播”。今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两例日本发现的儿童肺癌病例,一个孩子2岁,另一个6岁。两名患儿的妈妈都患有宫颈癌。6岁患儿的病理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明显与妈妈宫颈癌的结果相似。而2岁患儿的染色结果与妈妈的宫颈癌原位癌不一致,但与肺转移后的染色结果相似。同时,对患儿和妈妈的癌组织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二者基因表达高度一致。患儿的癌细胞基因中还携带妈妈所特有的基因特征。研究人员称,很可能是孩子在通过产道时,吸入存在于羊水、产道的宫颈癌细胞,而获得肺癌。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手术怎么做?

如果儿童期肺癌的诊断是爬坡,那安全、有效的治疗就是登顶,难度极大。

圆圆11岁,胸部发育接近成人,但胸腔空间仍较小。这一系列因素对手术提出3个要求: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解剖、切除多少?儿童期肺癌没有手术标准,手术范围放到多大可以达到治疗要求,是一个问号。切多了,可能影响孩子后续生长发育和肺功能;切少了又不治本。术前,郭虹探查了圆圆的淋巴结,未发现转移。最终,郭虹参考成人指南,将手术方案定为亚肺叶切除术。

其次,器械选择窄。郭虹所在的胸外科主要接诊成人,没有专用于孩子小胸腔的胸腔镜肺手术器械。几方对比后,手术决定采用单孔双关节腔镜。

最后,麻醉插管难度高。行肺部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肺部萎陷等,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如果麻醉脱管,肺萎陷易发;但孩子气管细,不脱管可能导致创伤。和麻醉医生讨论后,手术采用单腔支气管导管。

郭虹称手术过程顺利,全程不到30分钟。“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大小约0.8*0.6*0.5厘米,紧邻胸膜。因为是早期的微浸润性腺癌,目前无需放化疗。因为腺癌复发风险较高,后续要定期随访。”

手术3天后,圆圆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警惕!低龄肺癌易漏诊误诊

郭虹告诉“医学界”,将圆圆的诊断故事分享出来,一是“我们也没想到会有发病年龄这么小的肺癌”,二是“想和同行探讨手术方案、低龄者肺癌早筛早诊等问题”。

“在肺癌筛查时,医学界一直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治疗原则。但近年来,患肺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的二三十岁就已经是肺癌晚期。他们很可能在儿童期就已经发病,但未能及时筛查出病灶。”郭虹指出。

除了不易“早发现”,低龄者“早诊断”也是个难题。

《青少年肺癌临床特点及误诊现状研究进展》指出,由于青少年时期并非肺癌高发年龄阶段,临床诊断因医务人员和患者自身疏忽,常导致延误诊断。有研究报道,青少年肺癌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较高(85%),但误诊率仍达到76%。甚至国内有医院盘点接诊情况称,误诊率高达81.2%。因为“不易发现”,治疗时,80%患者已发展至Ⅱ期或Ⅲ期。

漏诊误诊的原因之一是症状不典型。其临床表现多以咳嗽、咳中带痰、咯血、气短和胸闷等为主,还会伴随声音嘶哑、食欲缺乏、乏力和消瘦等症状。但既往文献报道,近1/4青少年肺癌患者并未出现临床表现。

受到年龄和症状因素影响,接诊医生容易先入为主、导致误诊。从误诊情况分析看,青少年肺癌超过半数被误诊为肺结核,20%左右误诊为肺炎。其他误诊疾病还包括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扩张症等。

《青少年肺癌临床特点及误诊现状研究进展》认为,为减少或避免青少年肺癌误诊漏诊,接诊医生不该受到年龄因素影响,看到40岁以下者就“跳过”肺癌可能性。

资料来源:

1.中国肺癌和烟草流行及控烟现状. Zhongguo Fei Ai Za Zhi. 2017 Aug 20; 20(8): 505–510. doi: 10.3779/j.issn.1009-3419.2017.08.01

2.青少年肺癌临床特点及误诊现状研究进展.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11月第33卷第11期

3.青少年原发性肺癌外科治疗及预后.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0年2月第7 卷第1期

4. Vaginal Transmission of Cancer from Mothers with Cervical Cancer to Infants. N Engl J Med. January 7, 2021. DOI:10.1056/NEJMoa2030391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制版:舒茜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