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梁枭

10月22日,2021成都市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双千”“双百”超级对接会专场路演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在“生命科学创造健康生活”专场路演现场,成都海博为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为)资深副总裁原晨光在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

原晨光表示,今年内,公司核心产品之一新一代BTK抑制剂HBW-3-10有望申请开展临床研究。另一款新一代BTK抑制剂HBW-3-20也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其中,HBW-3-10可克服以伊布替尼为代表的第一代BTK抑制剂出现的严重耐药性,而HBW-3-20是世界上首个可以大幅度透过血脑屏障、可逆的、抗耐药的新一代BTK抑制剂。

BTK抑制剂已成为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失调疾病的热门靶标,是目前血液瘤市场前景较好的药物。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五款BTK抑制剂上市,分别为伊布替尼、阿卡替尼、泽布替尼、Tirabrutinib和奥布替尼,总体市场规模已超100亿美元。除5款已经上市的BTK抑制剂外,全球处于临床前或临床开发阶段的在研BTK抑制剂项目还多达93款。可以说,BTK抑制剂赛道的“内卷”程度不亚于PD-1。优先开发的适应症高度雷同、“me-better”的豪言尚未见到商业化曙光等隐忧仍在。

差异化研发BTK抑制剂

10月22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承办的2021成都市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双千”“双百”超级对接会专场路演成功举办。《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为充分利用2021创交会契机,结合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脉络,对接会举行了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生命科学创造生命健康”、“数智驱动绿色双碳”为主题的三大专场路演。

在“生命科学创造健康生活”专场路演中,海博为是路演的企业之一。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9年,以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研发为主要业务的生物医药公司,海博为的研发管线主要集中在肿瘤耐药、脑部肿瘤及肿瘤脑转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公司核心产品之一HBW-3-10作为新一代BTK抑制剂,可克服以伊布替尼为代表的第一代BTK抑制剂出现的严重耐药性。

BTK抑制剂是目前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各种亚型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方面的首选靶向药物。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五款不可逆的BTK抑制剂上市,分别为伊布替尼、阿卡替尼、泽布替尼、Tirabrutinib和奥布替尼,总体市场规模已超100亿美元。其中,伊布替尼占据2020年BTK抑制剂市场份额的94.4%。

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不可逆的BTK抑制剂后已产生耐药现象。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耐药问题并降低不可逆BTK抑制剂的副作用,新一代可逆抗耐药BTK抑制剂是目前的开发热点。

公开资料显示,礼来/Redx Pharma联合开发的抗耐药可逆性BTK抑制剂pirtobrutinib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默沙东以总金额约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Qule获得的MK-1026(ARQ 531)也已在国内获批临床,海博为的HBW-3-10即属于新一代抗耐药可逆性BTK抑制剂。对此,原晨光表示,虽然从时间上来看HBW-3-10稍显落后,但从临床前数据来看,该药物表现较好。同时,该产品也预计将于今年内提交临床研究申请。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BTK抑制剂有待开发的蓝海

在BTK抑制剂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今年已有两次高额授权事件发生。7月,渤健以9.3亿美元的交易获得了诺诚健华奥布替尼在MS领域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

9月,中国抗体—B(03681,HK)旗下苏州信诺维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云顶新耀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定,将新一代BTK抑制剂SN1011全球范围的肾脏疾病领域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力授权给云顶新耀。本次授权协定首付款达1200万美元,后期全球开发、注册和销售的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5.49亿美元。

在原晨光看来,不仅国内创新药企业的license-out(对外许可)越来越多,国内老牌药企和创新药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高。“对于做研发的企业而言,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研发成果获得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将研发成果转化为资金再作为研发投入的路径也更通畅了”。

在海外大型制药公司工作多年,原晨光认为,国内药品审批审评制度的改革等举措激发了创新药研发的热情,而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也给了国内创新药研发一个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海博为药业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原晨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星 摄

海博为则布局了另一款新一代BTK抑制剂HBW-3-20。原晨光还表示,HBW-3-20是世界上首个可以大幅度透过血脑屏障、可逆的、抗耐药的新一代BTK抑制剂。HBW-3-20可用于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及淋巴瘤的脑转移的治疗,同时还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和中枢神经方面相关疾病的治疗,极具开发价值。按照构想,HBW-3-20将按孤儿药开发走快速通道,预计明年上半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在发明了HBW-3-20的基础上,海博为又将注意力放到了另外一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领域:如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和大脑胶质瘤的治疗。海博为已经发现了一系列能穿透血脑屏障的HER2抑制剂,有望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当中,希望能尽快确定临床前化合物(PCC)并开展临床前研究。通过两年多的技术探索,透脑创新药的研发已成为海博为的特色研发平台,未来将会挑战更多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新药研发。

在采访中原晨光也透露,由于海博为仍是处于初创阶段的创新药企业,因此希望通过海外相关权益的转让,为公司筹集更多的研发投入。今年4月,海博为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怀格资本,四川院士科技创新基金共同领投。为了加快HBW-3-10和HBW-3-20的临床研究,海博为准备近期展开新一轮的融资。

“短平快”追求商业回报的研发会越来越少

但同时,原晨光也谈到了自己回国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后的一些观察。有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临床在研药物最多的前20家企业中,仅有1家没有肿瘤类别的申报,肿瘤总计数量占到了所有适应症的60%。

“这是因为大家都想摘下眼前的好摘的果子,造成大家摘下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可被满足的临床要求被重复满足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仍未被满足。”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针对这一现象,原晨光认为,因为肿瘤项目的靶点比较明确、成药比较快,所以在新药研发初期研发者资金和风险承担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聚焦肿瘤赛道也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选择。

而在海博为的在研管线中,除两个新一代BTK抑制剂外,还布局了一个止痛类药物和一个抗真菌感染类药物。

“如果用传统眼光来看待,也许国内的止痛市场并不大,但在国际市场上存在寻找阿片类药物替代品的巨大需求;而真菌感染的市场虽然不大,但在遇到公众卫生事件时,却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环节”,原晨光表示,“做新药研发不光是要模仿先进者,还是要找到领域内尚未被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国内甚至国际的空白,就无所谓竞争激烈与否。”

“随着科创板等融资渠道增多,资本也逐渐看到了生物医药这个产业”,原晨光说,“只要深耕自己特长的领域,真正解决难题,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药企业就会有合理的商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