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继续在全球各国肆虐,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后遗症,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所谓新冠后遗症,即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复发或持续的健康问题。 其中,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官方信息,感染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之一是出现“脑雾”,即思维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事实上,新冠病毒对大脑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出现脑雾。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出现了神经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及意识混乱等“新冠后遗症”。但令科学家们迟迟未能找到这一问题背后的答案,这些新冠后遗症究竟为何出现? 据外媒10月24日报道,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或许解开了这一谜题,因为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外,还能杀死脑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出现了“新冠后遗症”

【后遗症表现】

近四分之一感染者康复后

出现认知障碍,大脑无法正常工作

《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JAMA Network Open)》10月22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在感染的几个月后出现了记忆问题,甚至“无法思考”。研究人员对纽约西奈山医疗系统740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四分之一的人在感染的几个月后大脑无法保留信息和集中注意力。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几个月后出现认知障碍的频率相对较高。在住院患者中,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分类流畅性、记忆编码和回忆方面的障碍最为明显。”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杰奎琳·贝克尔解释道。

该研究称,曾因新冠肺炎住院的人最有可能出现认知障碍迹象,但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一些感染者也出现了脑功能下降。这些患者通常在感染新冠病毒约7、8个月后,表现出认知障碍的迹象,包括记忆、回忆和存储新记忆、做出判断及计划当面的问题。

精神病学教授海伦·拉夫雷茨基博士表示,有些病人“大脑甚至完全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思考、记忆受损;当他们开车出行的时候,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到达目的地的。

▲新冠病毒会破坏位于大脑周围的内皮细胞,导致血液无法流动。

【最新研究】

新冠病毒杀死内皮细胞

导致“幽灵血管”出现

尽管在新冠疫情后不久,科学家们便逐渐注意到了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后出现了各种大脑及神经问题,但始终未能找到症结。而现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可能揭开了这一谜题。

据报道,这项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外,还能杀死一种被称为内皮细胞的脑细胞。内皮细胞位于大脑周围,负责保护小脑,促进血液流动。研究人员指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会导致大脑血管损伤,损害认知功能。他们表示,这一发现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都出现了神经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及意识混乱等“新冠后遗症”。

研究人员通过扫描新冠肺炎死者尸体的大脑发现了一种极为细小的“幽灵血管”,这是一种让血液无法流动的死细胞,也是认知障碍的标志,并可能产生众多风险,比如微中风等等。

【专家解释】

这一问题或许是可逆的

但长期影响仍然无法确定

这一令人震惊的发现,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个问题: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是否将不可避免地长期受到脑部问题的困扰?

该研究合著者、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文森特·布雷奥表示,这种大脑的损伤可能是可逆的。他解释道:“我们在仓鼠身上看到了这种现象显然是可逆的,所以它在人类身上也或许是可逆的。”

其次,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感染者身上。但对于症状较轻微的感染者来说,暂时还没有确定的结论。“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必须连续一周每10分钟采集一次血液样本,以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并不可行。”他表示。

报道称,从长远来看,感染新冠病毒对大脑的损伤是否持续存在,并影响受损大脑的老化状态等众多问题仍未得到确切解答,科学家们还需要时间和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

编辑 潘莉

延伸阅读

人类和新冠打仗,部分流感病毒没了?专家:没监测到不等于消失

在全球防控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个意外收获:流感四大主要流行株中的B/Yamagata谱系在新冠病毒出现后,在人类流感监测网络里消失了。

这一说法,来自9月28日《自然》子刊发表的一篇评论性文章“Impact of COVID-19 outbreaks and interventions on influenza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文章称,从2020年4月~2021年8月,全球范围内没有再分离出乙型流感病毒B/Yamagata谱系毒株,这意味着该谱系的病毒毒株可能已经灭绝。

B/Yamagata谱系真的消失了吗?中国流行病学专家并不这么认为。

“在监测系统里,的确一年多没有出现B/Yamagata系了。不过,没有监测到不等于消失,毕竟流感监测网络的病例并不是包括所有的流感患者,只是部分样本,所有不能说B/Yamagata谱系消失,只能说是没有监测到。”该流行病学专家说,其次,在流感的B型病毒中,B/Victoria系和B/Yamagata系本来也是交替出现,今年和去年感染少或者没有发现,都不能等同B/Yamagata系消失。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流感周报上也可以看出,自2021年4月5日-2021年10月17日,监测到的流感病毒中,B/Victoria系占主导优势。自2020年3月30日开始,监测周报上鲜有B/Yamagata系的名字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0月27日,工作人员在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内工作。一支支流感疫苗针剂被贴上标签、加上推杆、附上说明书并装入外盒,一支流感疫苗就这样诞生了。新华社。

B/Yamagata系缘何“消失”?一流感病毒研究专家认为,原因还不清楚,但不会潜伏在其他动物体内。

上述论文研究者们认为,B/Yamagata系的“消失”原因,很大程度与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有关,特别是改变生活行为、佩戴口罩以及增加社交距离、外出限制等。这些措施对于防控呼吸道传染病都具有同样的效果,所以呼吸道疾病发病数量的减少是突出的表现。在中国药学会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医院用药监测报告》中也可以看到,呼吸道药品用量下降了1.66%。

B/Yamagata系的消失或存在,对流感疫情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A型和B型流感病毒是人类监测的主要对象。A型主要是指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快,且存在人畜共患的特点,而B型指的是乙型流感,变异速度没有A型快,主要在人间传播,相比A型,B型的传播力稍弱。

不过,B型所带来的疾病负担并不比A型少。

B型流感主要是两个种系,B/Victoria和B/Yamagata。从流行人群来看,两种系的病毒均在5~15岁组阳性率最高,10岁为峰值;B/Victoria系病毒在25~35岁组为次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下降;B/Yamagata系病毒阳性率在30岁后随年龄增加再次上升,55~65岁组为次高峰。

“由于B/Yamagata会影响中老年人,所以,疾病负担以及相关死亡会较重。在过去的三价流感疫苗中,B型的两个种系会选择一个种系。为了更好d地i免疫,国家研发了四价流感疫苗,包括了B型的这两个种系,减少因B型而带来的流感死亡。”上述流感专家表示。

正是因为三价流感疫苗中不能全部囊括所有的B型种系,带来了2018年流感的流行,出现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王晴等对《2011-2019年中国B型流感季节性、年龄特征和疫苗匹配度分析》中可以看出,2011-2019年8个年度中,我国B型流感流行株在2015-2016、2017-2018两个年度与三价流感疫苗所含B型系别不匹配。由此可以看出2018年流感所带来的严重疾病负担的原因所在。

为避免疫苗株和流行株不匹配,WHO在2012年2月提出了关于季节性流感疫苗应包含B型两个系毒株的建议,并从2013-2014年北半球流感季节起,开始推荐四价疫苗。

2018年10月,中国首个四价流感疫苗上市,目前在全国已经推广。

“现在看不到B/Yamagata系,让四价流感疫苗很尴尬。”一位疫苗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

上述流感病毒研究专家则认为,B/Yamagata系目前监测不到,未必消失,接种了四价流感疫苗并非坏事,因为从2013年起,B/Victoria和B/Yamagata系主要表现为间隔1~2年交替流行,这可能是人群免疫力和B型流感系病毒进化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的,部分南方地区个别年度会出现2个系共同流行。

从国家流感中心监测的数据看,与去年此时流感处于低水平状态相比,今年的流感持续活跃,且B/Victoria占绝对优势,流感疫苗的接种成为当下新冠疫苗接种外另外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