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医疗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也越来越汹涌,从数智化影像科到数智化手术室,从图像筛查到术前规划,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众多科室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作为医疗领域的“金标准”——病理,其诊断的各个环节仍依赖高强度的人工操作,需要专业病理医师的全程参与,临床病理诊断的正确与否,与病理医师的主观经验有直接的关系。

而在我国,病理医生职位缺口高达10万,而要培养一位病理亚专科医师则更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神经肿瘤发病率较低、一般医院病理科每年神经肿瘤病理诊断量不充分、脑肿瘤病理诊断难度大等因素,直接导致了中枢神经病理专科医生的极度缺乏、诊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10月23日,在2021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联影智能首次「突破影像科」,携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跨界病理」,重磅首发uAI数智病理平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吴劲松教授、病理科陈宏教授、神经外科金雷博士,联影智能联席CEO周翔、首席运营官詹翊强、武汉中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珺等出席并见证本次发布。

uAI数智病理平台,软硬结合,重构「医学之本」

本次发布的uAI数智病理平台将数字化扫描成像系统和全球首个脑肿瘤病理多分类智能辅诊系统「数智合一」,全方位提高脑肿瘤病理诊断精度与诊断效率。

数字化扫描成像系统,以左右往复的S型走位自动扫描切片,根据重合区域完成智能拼接,形成全景数字切片,并进行数字化云端存储与全流程病例管理,让多人阅片、远程阅片随时随地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首个脑肿瘤病理多分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AI技术自动筛查全景数字切片,可高效区分脑肿瘤组织类型,最高减少75%阅片“无用功”;自动聚焦可疑高风险区域,高亮显示不同级别胶质瘤特征区域;智能判别9种脑肿瘤分类分级,准确率近90%,堪比副高级医师水平,推动中枢神经肿瘤病理进入「数智化」时代,以人工智技术助力解决病理医生缺乏、诊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病理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双强联合,树立产学研医合作成果转化标杆

一年前(2020年),联影智能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金雷博士及病理科陈宏教授团队合作的有关神经肿瘤病理AI的论文,便已在神经肿瘤方向的核心杂志Neuro-oncology(影响因子10.25)上发表。本次uAI数智病理平台的发布,也正是该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这是联影智能与顶级医院科研合作成果的首次临床转化,也是AI企业与医院、医疗机构间产学研医协作的典型成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金雷博士在发布现场表示:“人工智能在脑肿瘤病理上的应用结果令人深受鼓舞。这种AI 深度嵌入临床工作流,实现辅助诊断的方式,有效填补医师缺口。脑肿瘤智能评估系统对术后病理医生诊断精度、诊断效率都有显著提升,助力脑肿瘤精准治疗,未来也将助力术中病理诊断。通过和联影智能的合作,我也体会到了跨领域合作的魅力与潜力,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深入合作与更优的成果转化。”

AI赋能万物,联影智能「突破影像科」

AI的独特性在于其强大的泛化能力,以这种强大的能力自由赋能于治愈生命的每一处环节,将极大改变甚至颠覆传统医疗。脱胎于联影集团,联影智能在1.0阶段——聚焦医疗影像和放射科的成像、临床和科研。本次uAI数智病理平台的发布,是联影智能迈入2.0阶段的第一步——走出影像科,全面走入多个临床科室,将AI的影响力扩大、应用场景拓宽,从数据源到决策的层级上进行拓展、提高。在未来的3.0阶段,联影智能将走出医院,走进康复中心,走进千家万户,赋能智能化的可穿戴设备,应用AI的监护、康复、预警方案等,为患者及广大家庭带来更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