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这几天相当抑郁,细问之下才知道,他带的一名“小徒弟”,如今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而老郭在职场沉浮近8年,还只是小主管。

“我早就该看出来他用心不良”老郭愤愤地说,因为一次领导让老郭写总结,突然提出让老郭提前上交,可老郭的总结只有框架,很多数据还没详细计算,这可急坏了他。

正当老郭着急的时候,小徒弟一句话点醒了老郭,小徒弟问他“领导是想要数据统计分析,还是文字内容总结?”领导突然急用,如果只是文字统计,就不用那么麻烦。

老郭按照徒弟的话去找领导确认,这次工作才得以圆满完成。从这之后老郭便让他经手更多工作,后来领导把小徒弟调到身边做助理,最后还提拔他做了老郭的顶头上司。

听了老郭的遭遇我是既同情又不意外,因为怎么看,小徒弟的能力都在老郭之上,单看工作思维,老郭就已经输了,在老郭的工作思维里,领导要一份总结,那么我就把总结尽自己所能地完成就好,这是典型的结果导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小徒弟看到领导突然着急要材料,就想到了领导的目的,这样的做法更有效率,写出的总结也更符合领导的需求,显然问题导向的思维要比结果导向的思维更胜一筹。

在职场中,多数人都是“老郭”,总是觉得每天的任务又多又累,可你会发现,职场中有部分同事工作的既高效又轻松,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思维出现了偏差,如何让我们工作的更加高效,掌握以下四种思维很有必要:

1. 目的导向

就像前文提到的,跟老郭有着相同境遇的职场人不占少数,而他们的症结都在于工作思维,只一味奔着结果使劲、抛弃需求,最后费时费力不说,往往也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这感觉就像你是为了完成一件工作而工作,却从不动脑思考为什么,总之只要完成任务就好了。而目的导向则是深挖需求,从需求出发,工作当然会完成得更合人心意,又省去了很多无用功。

我们在职场上看到的那些能轻松处理工作的同事,多数都深受领导喜爱,他们就是目的导向思维,总之,找准需求和痛点再出手,相比一味完成任务会让你更有效率。

2. 有规划的工作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计划总是会被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打乱,经常做着这件事,突然想起另一件工作,又急着去完成那一件,一天下来既紧张又忙碌,回头却发现一天真正完成的工作没几件。

如果你经常陷入这样的工作循环,那就说明你正在使用一种被动式的工作方法,这种做事方法效率极低,没有条理。

而有些人做着同样的事,但他们明显做事更有条理,因为他们有规划性,对于任何工作都会事先合理安排,分清轻重缓急,更得心应手。

工作效率低多是因为“乱”,所有的工作都撞到一起就容易手忙脚乱,一手忙脚乱就易出错,如果在工作中,我们都能规划好自己的分内事,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突发状况,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工程思维

工程思维是以价值为导向的建构性的造物思维,以求效率或效益来创造价值的。相比工程思维较常见的还有科学思维和技术思维。

科学思维是以真理为导向,以探索和发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建构科学知识系统体系为核心的认知性思维。而技术思维则是以实用为导向,以发明与创新方法、手段、工具、技艺为核心的实践性思维。

三者相比高下立判,工作中工程思维是遵循效益和价值的,简单讲就是说的性价比,职场上讲的是利益最大化,工程思维的核心理念就是遵循效益和价值,相比真理导向的科学思维和以实践为核心的发明思维,工程思维更能帮助职场人实现利益最大化,让工作变得更加清晰。

4. 框架思维

说到房屋,你会想到什么?门、窗、屋顶、梁、地面、墙体,这是我们处理信息的一种结构。当然还有人会想到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这是另一种处理问题的思维结构。

然而,看起来毫不相关,其中也还是有相关性的,它跑不出要谈的主题,就是我们所说的房屋。

框架思维贯穿着我们所有的人的职业生涯,比如,你是一名hr,你需要分析面试者是否跟企业相匹配,你该怎么做?

我们可以通过聊天去试探对方,主观地对求职者做出判断;也可以借助性格评估模型,对求职者进行剖析,显然第二种方法更客观,了解得也能更深入,性格评估模型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框架。

包括我们在解决工作问题时经常用的WWW法则(what、why、how)也是一个简易的框架思维,而种种的框架在运用时,都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主题。

学会运用不同的框架处理信息,会影响到最终的处理结果,影响我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因此在处理事务前,选定框架主题,而不是一味地套用,对职业生涯也是至关重要的。

说到最后,处理工作中的日常,单靠一种思维是行不通的,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工作思维也是一样,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思维,勤加练习,才能掌握精髓,职场之路才能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