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教育部公布“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等9个城市的典型案例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

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案例中提到,广州为了提升智慧教育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应用人工智能手段支持教学诊断与改进、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应用,提高学校全面育人质量。

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专业指引,构建“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分层进阶作业体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5小时以上,每天安排至少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以提升学校服务质量、保障学生作息时间为目标,实现“两个优化”。实行弹性离校,为确有困难仍需在18:30以后留校学生提供基本托管,创造条件实现午休“平躺睡”。

优化作息安排,落实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家校协同调整优化学生作息时间。

为了减轻学生考试压力,广州实施“两个严禁”。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严禁组织周测月考和公布成绩排名,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严禁提前结课备考,加强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

广州市第五中学学生午休“平躺睡”。

在从严治理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方面,案例中介绍广州针对机构数量过多,转型退出指引不清晰的问题,做到边压边改,破立并举。做到摸清底数,全面排查“精、准、全”,把好“教学关、审批关、引导关、治理关”四道关口。以“逐个排查、逐项整改、一家一档、一治一案”的工作原则,出台“营转非”、机构转型和终止办学三个指引,引导机构转型或良性退出。

北京: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

北京方面,出台“1+1+3”规范标准(“1”是建立预付费资金监管机制、“1”是加强办学许可证管理、“3”是明确办学培训的规范标准),研制“营转非”、“备改审”方案,以政策突破解决治理难题。

案例中提到,北京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无证机构动态清零的区12个。建立专门管理平台,实现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以“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24小时在线监测”等多种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双通报、双转办”,累计对120多家机构予以通报、对多名教师调离教师岗位,对多家违规企业顶格罚款1500余万元。

上海: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

上海方面,发布《关于“双减”工作背景下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通知》,要求“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初中作业难题不带回家”。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学生应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优化征询单设计,由此前的“愿留者提出申请”调整为“不留者提出申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参加学生比例达到95%。拓宽课后服务渠道,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鼓励适当引入符合条件的校外人员,目前已有超过80%的教师投入课后服务,624所学校引入退休教师、社区公益组织、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等专业力量。

“双减”政策实施后,上海市大幅压减培训机构数量,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

采写:南都记者 卫志凌

更多内容:教育部发布“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