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李琨的“茶习馆”给邵鸿雁老师讲永庆有个石头寨,很有历史感,并决定第二天一早前往。从普洱市出发到石头寨有23千米的路程,沿途茶山风景迷人,一路停车拍照。车停在寨子边,三人在狗咬鸡叫的氛围中走进寨子,一路观看拍照现存的石围墙、老房子等,因是秋收季节,进入了十几栋老宅都没有遇到人,就开车前往去找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石头寨

秋收后的老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琨在农家

王祖生看上去60多岁的样子,一聊已有72岁,对当地历史文化比较了解。他1949年8月出生,曾经是一名国企负责人,从思茅市铁木厂退休。铁木厂位于思茅倒生根旁,最早是县铁业社,后来以加工木才为主。当问他石头寨是否还有更老的人可讲述这里的故事时,他说“我父亲更讲得清楚”。

王明春(右)和王祖生(左)父子

王春明1937年出生,十五岁结婚生下长子王祖生,1951年愿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在澜沧县等地参军,后因家庭负担重参军三年后回家务农,曾在生产队里赶牛帮驮运货物。对石头寨往事父子俩也就如数家珍的讲述。

永庆村属思茅区倚象镇,距倚象镇政府所在地14千米,到普洱主城区23千米。永庆村有曼见山、大寨四组、大寨五组、新寨、盐水塘等19个村民小组。因大寨四组、五组还保留部分石头房子,人们就叫石头寨。

古寨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倚象”为方言野象的谐音,因常有野象出没而得名。美丽狭长的永庆坝,是距离思茅坝较近的坝子之一,四面环山,永庆小河从坝子中间淌过,最先居住在这里的傣族先民依水而居。历史上,永庆坝叫做“勐茄坝”,曾经有一条从古普洱府经过那柯里—稗子仓—永庆(勐茄)—石膏箐通达江城、易武等地的刊木古道,当地称石镶路。清朝雍正年间设思茅茶管局和建思茅古城后,马帮行人大多要进思茅城,这条曾经人来马往的古道及永庆古驿站也就日逐衰落。

农家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院里的拖拉机

早先定居这里的人们就地取材,用石头砌墙,砍树丫叉做柱子,割毛草盖房顶。后来村里有人赶马帮牛帮、经商,出了几户大富人家,建有石墙大瓦房,其中就有“洪家的牌子,吴家的谷子”,牌子是马帮牛帮和食盐的商号牌子,谷子就是田多。这里曾有古驿站和一条石板街道,有百余户人家。一般的石镶古道有三尺宽,通过寨子的石板路有五尺多宽,也是一条古街道,街道两侧分上马道寨和下马道寨,骑马人过寨子的时候必须下马。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寨子里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拆了老石瓦房建盖混凝土结构的洋楼,古道上的石头也被村民取走,十年前修进村公路,古街道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面。

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当属吴家老宅,过去勐茄坝的田大多是吴家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里是私塾学堂,后来改为永庆小学,再后来永庆小学搬迁,老宅卖还吴家后人,但建筑规模大不如前。

吴家老宅

王春明老人讲:“解放前他家帮地主李庆普家种田做长干,小孩跟大人一起赶马帮或牛帮。马帮“一把”有五匹马,马帮比牛帮走得快,但牛帮驮得更多。牛帮“一把”有11头黄牛,其中一头是驮生活用品和粮食,每头牛的驮子上有一条四尺多长的棕蓑衣盖着,赶牛人又叫牛把子,每人配一条从景东县安定的高寒山区用绵羊毛做成毡子,具是被子又是垫子。赶牛帮一把一人,要几把凑一起路上互相有个照应,赶一稍为半天,选择有草有水的地方放稍,赶牛人生火做饭,让牛去吃草,一天走50里左右。参军回家后他

在队生队的远输队赶过几年牛帮,主要是驮运粮食和供销社的货物,驮往思茅需一天;驮宁洱县要三天,后来公路通车,只需驮到那柯里,要走一天半;若驮往江城县要走三天多的时间。

石镶路

仅存的石镶古道

我们这里叫石镶路,就是用石头镶就的路,村口原来有块石碑,包干到户后不知哪家抬去了,村后山有一片笼树林,曾经是祭祀的地方,旁边有庙房但都已被破坏不存在了,现在只是在学校下面还保留一小段当年的石镶路”。

我们在王祖生大哥带领下,在距离公路近十米的地方找到仅存的石镶路,仅存不到20米,古道宽1米左右,从两户人家中间穿过,古道与石墙紧紧相连,有非常强的历史感,石板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也是最有价值的一段国家级历史文物,因茶马古道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

盐水塘

牛喝盐水

曾经开盐井的地方

在古寨对面半山有一个叫“盐水塘”的寨子,盐水塘又叫野象塘,因水中含有一定盐分,过去野象、虎豹等动物非常喜欢到此喝水。现在的盐水塘不大,水很浅,我让李琨用手指沾点水试试,他说“有点盐味”,我也亲自沾点尝尝,没有平时家里菜汤的盐味重。当我们去考察古盐井返回时正遇一群要上山的黄牛,争着去盐水塘喝水,几头牛一会儿就把水喝干了。

李大哥带我们从盐水塘顺水沟而下,在一百多米外的箐沟边,一大块有塌陷痕迹的地方,他说“这里古时候就有盐洞,上世纪五十年代都还熬盐,从洞里挖出盐矿砸碎,在小箐边用水把盐水泡出,再用铁锅熬成大锅盐。小时候过路还经常进盐洞里去玩,有好几个洞,后来山塌掩埋起来了。”

在唐代的《蛮书》里有记载,南诏国设银生节度和开南节度,“开南节度有盐井百余所”。思茅在唐宋时期属银生节度和开南节度的范围,也是南诏时从国都大理通往银生节度辖地的刊木古道上。“勐茄盐井”也应该是史书上记载的百余口盐井之一。

作者:包忠华

石围墙里的咖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