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历史上有着好多隐士,他们大多是厌倦世俗,一身祈求安宁的超俗之人,和寺庙的和尚类似,万千红尘,和他们已无半点关系。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隐士已经少了很多,和古代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现代的隐士大多聚集在了终南山一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一位在终南山隐居的隐士,很年轻的时候,他便来到了终南山,一待便是三十多年,但他并不后悔,粗茶淡饭的生活更让他心生向往,他喜欢安宁。提起终南山的隐士,第一个想到的可能便是此人了,他就是但侯大师

终南山第一隐士

但侯大师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了终南山,至于他为什么会选择做隐士,如今已经不可查,可能是因为看破世俗,可能是因为心灵遭受伤害,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但侯大师来到了终南山,看着满山的花花草草,他急躁的内心得到了一丝安宁,此处空谷幽兰,钟灵明秀,他突然便产生了要在这里生活一些时日的想法,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半辈子。

但侯大师的精神是世人少有的,在如今这个时代,金钱权力似乎是很多人终其一生的追求,为了名和利,不惜亲人反目成仇的都有很多,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金钱的作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得不说,但侯大师的选择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终南山有着很多隐士,但侯大师可以被称为终南山首席隐士,自然有他的实力。他不骄不躁,面对世俗的种种诱惑,丝毫没有一丝动摇,试问,在这个几乎人人一部手机的社会中,很难想象还会有人三十多年从未看过手机,任何科技的产物也几乎没有接触。星河相伴,孑然一人,正是但侯大师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去到大都市,那里的灯红酒绿时刻在吸引着他们,年轻有志气自然是好事,可过于浮躁却是落了下乘。但侯大师作为终南山第一隐士,在山中居住长达三十年,他的心肯定是无比安宁,这一点,值得很多人学习。

隐士生活

隐士生活是枯燥的,但侯大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每天按时起床打坐,这个习惯没有任何一天的缺席,坚持30年之久。在山上没有基本的生活便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电都没有,但侯大师可能也会有无法忍受的时候,可看着黑暗中的烛火,他又会觉得这样的生活特别好,贴近自然,远离红尘,这种生活状态他很享受

但侯大师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诗人陶渊明说过:“复得返自然”,这种人的心境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可以达到这种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很多人都羡慕诗中的生活,可真的能够做到清心寡欲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但侯大师在山中的生活,能坚持多年的,几乎十指可数。

但侯大师来到终南山之后,便入了道教,认老子为祖师。平日里,太阳出来了,他便去山间采集露水,道教有露水是一天精华所在的说法,而饮早露,则是但侯大师每日必做的修行课。等太阳完全出来后,但侯大师便去看看自己在山间的田地,该浇水浇水,该翻土翻土,但侯大师中午的饭,三十多年来,一直都是水煮白菜,皆是素食。到了晚上,但侯大师便回到家中,有时候兴致到了,会抚琴一曲,也是好不自在。

但侯大师一天中,除了吃饭睡觉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坐。打坐,在道教中,是很日常的事情。在道教子弟心中,打坐具有吸收天地精华,静养修身的作用,和冥想类似。三十多年来,但侯大师心中安定,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打坐。

生活枯燥,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可能这些便是让但侯大师坚持下去的动力。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能但侯大师心中便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一日一日的过去,任时光流转,匆匆飞逝,他心中唯有道。

亲人相见不相识

但侯大师的父母曾经去终南山找过他。三十年在外,没有一个父母不担心自己的子女,而身为子女,数十年不回家,心中也必定是煎熬。

亲人相见却不识,很多人都在书中看过的桥段,却在现实中发生了。但侯大师的父母去终南山找他,见到的时候却没认出来,上一次相见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帅气小伙,时隔三十年已经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其实在但侯大师年轻的时候,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去山上过这种生活,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一心想要去,他的父母也没能阻挡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此处会有人批评但侯大师,毕竟,三十多年不回家实在是太不孝。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更不用说直接消失三十多年。但侯大师是幸运的,尽管但侯大师无法在自己的父母身边尽孝,可父母还是选择原谅他,天下哪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父母呢?我相信,其父母之所以去终南山寻找但侯大师,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的好不好,过得好不好。

但侯大师如今依然在终南山上过着平淡的生活。现在很多人都很在意别人的看法,面对繁杂的世界,很多人渐渐地便迷了初心,忘了自己原本想走的路。我们应该向但侯大师学习,不管事物如何变迁,不管眼前事物如何杂乱,面对眼前的路,面对眼前的曲折,能够守住自己原本的心,守住属于自己最初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