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声闻乘经典《舍利弗阿毘昙论》记载,人有三眼:第一是肉眼,普通人肉体的生理上的眼睛;第二是天眼,七识染分之眼,色界天人的眼睛,但凡人可以由禅定、念佛而修成为天眼,可以看得见任何的东西,不受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的限制,但是天眼看到的是和合因缘所产生的,假名相的物体,而不能看到佛法所讲的实相;第三是慧眼,七识净分之眼,可以看到实相,能够了解真空无相的道理,出现洞鉴般若,这是阿那含级的“三眼”。

大乘佛教发展为“五眼”。前三种是一样,第四是法眼,“善解法相,知众生根”,可以知道一切众生的根器,用什么样的方便法门使众生能够证得正道,证得正法;第五是佛眼,就是大圣 释迦牟尼佛祖所具有的,无事不知。

学习《维摩诘经》《弟子品》中,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

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

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维摩圣祖教育阿那律尊者:佛世尊的天眼,祂是经常在三昧耶之境,能够见到诸佛佛国的真实相,而不是看虚幻之相,“不以二相”。而且,拥有天眼,不是为了天眼而有天眼,而是为了救度隐态世界的众生,令隐态世界有能量的、有能力的众生,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成就佛道。

末学体悟,百相万行,要观空无我,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度一切苦厄。

联系到“五智”的修行,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智慧的修炼,对应前五识、六识、七识、八识、九识乃至更高层识的净化、升华、深化,证得空性,种智成就,“与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宗师至极清净的思维波一致”,训练法身心语,瑜伽于超越界,从对显态世界相的分别执着中解脱出来,证入宇宙实相,直面本体,臻至究竟解脱。

末学亦更深刻地体悟到圣密行者无比幸运,有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洞鉴我们的大三世因缘业力,为每一位行者度身订造宗教过程,引领实践虹转法门,所以一定要珍惜圣缘,为“度一切苦厄”准备好自己。(VC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