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好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另外1口留给自己!”

记者招待会上,一名男子斩钉截铁地说出了上面这番话,震撼了全场的记者。

这名男子就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而他也没有辜负自己的承诺,在任期内,为中华民族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解香港危机,破国企困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隔多年,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感受朱镕基总理的非凡魄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镕基总理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朱镕基总理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为中国群众着想,为人民化解了无数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朱镕基就任国务院总理。

自上台以来,朱镕基总理沉着应对各种危机,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朱镕基站出来高声宣布:“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人民币不会贬值,坚决维护好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正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庄严承诺之下,香港才稳定地挺过了金融危机。

面对国有企业的陈弊,朱镕基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振国企经济活力。

幕后操盘手多次制造金融危机,朱镕基总理作出庄严保证

许多人可能都对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记忆犹新,其范围之大,损失之重令人心有余悸,其幕后的操盘手正是乔治·索罗斯,此人臭名远扬,以他为首的金融集团常常在世界各地炮制金融危机,并以此来牟利。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场威力惊人的金融风暴就在酝酿,当时各国的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然而繁华背后却是资本制造的泡沫不断堆积,当这些泡沫被挤破的时候,威力巨大的金融危机就会席卷整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拿泰国来说,当时它本是一个有望追赶亚洲四小龙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前途大好,然而泰国还没有成为亚洲经济强国,就被索罗斯等人瞄准了。

1997年之前,泰国一直施行的是国定汇率政策,即泰国的货币泰铢与美元挂钩,泰铢可以直接兑换美元,这原本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90年代美元大量贬值,就导致泰铢兑换美元的时候处于高位,这个机会被索罗斯等人抓住了,他们看到了其中藏着的巨大利益。

索罗斯的目的很简单——利用汇率差,从中牟利,制定好计划之后,索罗斯和他的团队开始行动:

首先他们大量买进泰铢,以掏空泰国外汇储备;

再从泰国银行里通过贷款的方式借走大量的泰铢,并用借入的泰铢去兑换美元;

然后用兑换的大量美元继续购买泰铢,如此一来泰国政府发行的泰铢大部分都进到了索罗斯的钱包里。

他利用这种方式逼迫泰铢贬值,然后再进行兑换,泰铢与美元前后汇率的差值可以为索罗斯带来大量的财富。

但是泰国银行也不甘心看着泰铢贬值,为了保持泰铢汇率的稳定,泰国央行紧急向新加坡银行求助,新加坡银行掏出了120亿美元大量购买泰铢,以此来稳定泰铢的汇率。

然而索罗斯大量购买泰铢的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金融家们,他们纷纷加入索罗斯的阵营,不断地买进泰铢,这次泰国只能是在劫难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他们知难而退,泰国央行不断提高泰铢的贷款利息,但是泰国央行低估了索罗斯等人,新加坡银行提供的120亿美元很快就用光了,而索罗斯等人还在购买泰铢,泰国的外汇储备几乎被他们买光了。

1997年7月2日,为了拯救泰国的经济,泰国政府最终决定施行浮动汇率制,而这一举动无异于将操纵泰铢汇率的权力交付给了索罗斯。

很快索罗斯等人开始调大泰铢的汇率差,这一行为让泰国的房地产和股市面临崩盘,无数泰国人奋斗数年的基业就这样毁于一旦,甚至有人走上楼顶,一跃而下。

贪心的索罗斯并没有就此收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远远没有结束,泰国央行表现出来的软弱,让索罗斯等人看到了有利可图,于是他们如法炮制。

韩国是第二个受害者,接着是新加坡,各国央行的缴械投降让索罗斯等人一时风光无限。

其实各国央行也做出过抵抗,例如调整贷款的利率,提高国际借贷的成本,但是这些努力最终化为泡影,因为提高了贷款利率也会伤害本国的企业,国内的企业同样需要贷款才能扩大生产规模,贸然调整利率可能会加重国内企业的运营压力;另外也会导致股市的下跌。

一路上顺风顺水的索罗斯并没有收手的想法,反而将目光又瞄上了香港。

香港是当时亚洲经济的中心,有亚洲四小龙的称号,索罗斯认为搞垮香港经济更加有利可图,于是按照以往的步骤开始购买港币,抬高汇率再抛售港币,做空香港的股市。

这个办法他曾经屡试不爽,香港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恒生指数不断下跌,3天就下跌了近3000点,经济即将崩溃,千万个家庭在破产的边缘。

为了拯救香港的经济,朱镕基站了出来,向世界大声宣告:“只要香港特区政府需要帮助,中央政府都会不遗余力的提供帮助,保护好香港的汇率制度。”

而当时大陆的境况也不太妙,一方面大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受灾严重,另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也导致大陆贸易出口量不断下降,局势十分严峻,但是朱镕基却一再强调:“我们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人民币的汇率,维护好香港的金融秩序。”

有了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香港重整旗鼓,开始与索罗斯博弈。

摆在香港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就是向索罗斯妥协,与美元脱钩,但如果将港元同美元脱钩,这会导致港元的地位下降,况且之前泰国曾将本国货币与美元脱钩,但并没有挡住索罗斯的脚步。

这条路明显是不可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条路就是和索罗斯拼个鱼死网破,索罗斯将恒生的股市不断降低,那么香港就把股市抬高。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动用所有的外汇储备拯救股市,一场世纪博弈由此展开,幸运的是,香港成功了!

索罗斯最终铩羽而归,只能在高位结算期货,不但没能大捞一笔,还损失了前期投入的资金。有了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惊心动魄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就这样胜利。

金融危机造成国内市场一片惨淡,国企改革迫在眉睫

香港的金融危机被解除,但其造成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消失,由于国外订单大量减少,国内企业一片惨淡,工厂内全是无法售出的商品,而国内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消化这些商品。

大量的工厂开始倒闭关门,无数的工人因此而下岗,国内矛盾激增,而国企这时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之象频出,好钢没有被使用在刀刃上。

国企改革迫在眉睫,朱镕基也开始找寻对策。

1996年,朱镕基来到山东诸城,四年前,这里就作为改革试点进行了经济结构改革,诸城市市长陈光提出对市内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主张员工可以持有公司的股份,这个建议一出,一片哗然。

经历了四年的改革,诸城已经焕然一新,而这次朱镕基来到诸城,就是来研讨国企改革的经验。

朱镕基看到改革后的国企,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工人的收入提高了,生产的商品质量也比以往有了进步,在肯定诸城的同时,他在会议上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例如在股份分配的时候,不能一概而定,假如厂长能一口气买6万的股份,员工只能买3000的股份,到了分红的时候,厂长能分10000多元,员工只能600多元,这还是在为厂长打工,这种做法是不行的。”

随后朱镕基又阐述了诸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办法——“可以把分红的这笔资金留下来,当作是企业扩张的资本,用这笔资金继续吸引资金当作企业生产成本的来源。”

在会议后诸城领导人按照朱镕基总理的意见继续深化改革,国企的活力再次被释放。

有了成功的先例,朱镕基对国企改革更有信心了。

但一切问题都要具体分析,诸城的国有企业改革大部分集中在中小国企,如果将诸城经验直接照搬在大型国企上面是会水土不服的,于是朱镕基总理再次对国有企业现状进行剖析。

他信心满满地提出:“三年之内一定要让大多数亏损的国企摆脱困境。”

1998年,在第九届人大会议上,朱镕基列举了三个阻碍国企发展的原因,分别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人员膨胀。

重复建设是指同一个商品,许多企业生产,加剧了同一行业的竞争,大量的商品由此而积压,导致产能过剩,商品浪费;盲目建设是指为了成绩好看,不按照实际出发随意建设; 人员膨胀是指国企人员过多,造成效率低下。

朱镕基在人大会议的深层次剖析获得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会议过后,朱镕基开始就三个问题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朱镕基从纺织业开始入手,众多行业中它问题最严重,改革难度最大。

纺织业拥有大量的工人,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朱镕基运用多种手段推动纺织业进行经济结构转变,在获得经验后又继续推广到其他产业上,效果显著。

将一大批落后的机器和生产技术淘汰,从而筛选掉质量低下又过剩的商品,这样一来不仅内需得到了扩大,行业生产的规模也跟着扩充。

为了改革计划得以落实,朱镕基提出建立监督改革进行的稽查制度,设置稽查特派员,主要负责对国企账目的独立审查,并根据国企生产效益的高低,对国企的领导人提出任免的建议,从而保证企业改革的落实和企业运营的透明。

国有企业的改革会让一部分职工下岗,朱镕基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在会议上不止一次提出要做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作,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而在电力,石油等行业,朱镕基将这些国有企业拆分重组,使它们各自有了具体发展方向,消除了以往的恶性循环。

之后,国有企业的发展重新进入了快车道。

朱镕基总理曾经说过:“我抱着粉身碎骨的决心来干这件事。”这是他的庄严承诺,更体现了他的决心,最终他也将这一决心付诸于行动之中。

朱镕基担任上海市市长,坚定浦东开发计划

事实上,朱镕基总理刚正不阿、力主改革的作风从他在上海担任市长时就可见一斑。

接受上海市市长任命的时候,朱镕基坦白:

“我并不适合做上海市的市长,原因有三点,首先一直在机关工作,基层工作的经验几乎等于零;

其二,我一直是在北京工作,所以只熟悉中央的工作,对于地方的具体情况是不了解的;

其三,我的脾气火爆,缺少一点领导人的涵养,而主持地方工作,需要在领导班子处好同事关系。”

朱镕基清楚主持地方工作是一件大事,要为地方千千万万的百姓着想,因此才在就职前反省自己,而这番讲话也体现出了朱镕基总理的谦虚。

1990年1月,邓小平如约来到上海过新年,朱镕基早早地就来到邓小平下榻的酒店,向邓小平贺新年,在谈话中,邓小平告诉朱镕基:“浦东的开放有点晚,但也来得及,上海市政府和市委都要做好报告。”

事实的确如此,当时在上海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朱镕基回答道:“浦东的开放计划不太理想,不敢做报告。”

邓小平笑着对朱镕基说:“不要怕,报就是了。”

得到邓小平鼓舞和支持的朱镕基回到办公室内,就开始着手浦东的开放计划。

之前朱镕基不敢向中央要政策,受到邓小平同志鼓励后,没多久中央就向朱镕基询问是否有上海浦东改革开放的纸面报告,当天晚上朱镕基就把关于上海浦东改革开放的书面报告赶好,第二天就交给了中央,并表示希望中央能下决心。

1990年的四月份,中央通过了浦东的开放计划,上海人民期待已久的开发计划终于顺利实施,正是因为有朱镕基的大胆改革,才会有浦东今天翻天覆地的改变。

5年任期,朱镕基给中国带来了无限活力

回顾朱镕基的总理生涯,他以身作则,对人民群众尽心尽力。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朱镕基就任总理时的讲话,这些令人振奋的话语不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官话,而是发自朱镕基总理的肺腑之言,是他的一生抱负。

朱镕基铿锵有力的话语落下后,此起彼伏的掌声响彻整个会堂。

后来回答记者提问时,朱镕基总理又说了一句俏皮话:“死而后已可不是指赖在总理这个位置上。”这表明了他不是一个贪恋权力的人,他坐上总理的位置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

在记者招待会上庄严宣誓的朱镕基,并没有让每个中国人失望,无论是来势汹汹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困难重重的国企改革计划,朱镕基都向全中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时间过得很快,2003年,朱镕基总理的任期即将结束,丹麦的一位记者向即将离开总理位置的朱镕基提出了一个问题:“您希望中国民众记住您哪个方面?”

朱镕基面对众多国内外记者,自然地答道:“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声,他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后他继续说道:“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干了一点实事的,我就谢天谢地了。”

朱镕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出了他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心声。

虽然朱镕基总理的任期只有5年,但是他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

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无数的国家败在索罗斯的手里,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朱镕基不惧危机,迎难而上,拼尽全力扭转了这一局面,维护了金融主权,成功挽救了中国经济。

到了国企改革的时刻,他更是深入企业,了解员工的心声,寻求解决经济结构改革的办法,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让国有企业完成了蜕变,重新焕发生机,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朱镕基是人民的好总理,没有这些上一辈的不懈努力,哪有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