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人有顺逆穷通,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常言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也说明人生不如意是常态。

谁也不想让自己天天烦恼,但是仔细想想,烦心的事就不少。我们之所以寝食难安,是因为总惦记荣辱得失,看不透世间的纷纷扰扰、熙熙攘攘,只想占有更多,欲而不得,就心生烦恼。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为生命而着活,而是为财富、权力、地位、名声而活着,这些无穷无尽的欲望遮蔽了生命意义,使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当这些欲望实现不了量,就倍感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个年轻人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却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平时总是感觉环境委屈了自己,整天怨天尤人。他听说有一个老和尚会移山之术,便去讨教。

老和尚对他说:“你看,现在山在我的前边。”然后他转过身去说:“现在山已在我的后边了,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当自己不能改变环境时,那就只有让自己适应环境。

老子特别推崇水德,其中之一就是水“事善能”,水特别能适应环境,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都会选择适合的位置,选择最适合的形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尽其所做最好的自己。

这就告诉我们,遇事不能太执著,要学会变通,换个角度看事情。

钱钟书先生说,换个角度看世界,会收获到不同的东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个面貌展示在你面前。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末五代云时期门文偃禅师一日坐堂说法,他问弟子们道:“开悟以前的事我不问你们了,开悟以后的情境,你们试着用一句话说来听听!”

弟子们听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便代答道:“日日是好日。”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天天都是好日子。

这“日日是好日”并不是指每天都能过着心想事成的好日子,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日子,如果整天愁眉苦脸,这天天就是坏日子;如果把万事看淡,心无挂碍,这天天便是好日子。

这也就是告诉人们,要把握现在,体悟当前,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别错过人生中的每一事,每一物,活在当下,不要为未来的事让自己焦虑不安。

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曾经专门为云门的这句“日日是好日”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禅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物候变化都在其独特性,有的人眼里看到的是春寒料峭、夏日火热、秋景萧瑟、冬雪寒冷,全是四季的坏处;而心胸开阔放达的人,看到的是春天百花、夏季冷风、秋夜明月、冬天白雪,全是四季的美景。

生活是一种心态,境由心造。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唯有心境可以由自己决定。心小了,再小的事也是觉得是大事;心大了,再大的事都不觉得大。

只要觉得“日日是好日”,四季都是好时节,何日不是好日子呢?只有心情放达,才能始终拥有快乐。

北宋理学家邵雍30岁时移住洛阳,生活非常窘迫,住在一间草房里,还要砍柴烧饭侍奉父母,每天辛苦劳作只能勉强度日。但他潜心治学,学习不辍。

后来在司马光等人的资助下,邵雍购买了房子,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他将其室题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居士”。现今洛阳安乐窝村因此而得名。

他写了一首诗《尧夫何所有》:“夏住长生洞,冬居安乐窝。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我最多。”有地方住,有饭吃,还外出游历,赏风花雪月,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快乐呢?

宋儒特别推崇“孔颜乐处”,典故出自《论语》。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你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颜乐处”是指儒家知识分子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处世态度与人生境界,儒学大师都把它奉为最高的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

豁达之人,能在逆境中自娱自乐,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不以为意,每天都会是个好日子。

只要心胸开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身处顺境逆境,就不会被环境变化而影响,懂得福祸相依的道理,就不会因为现有的幸福就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遇到了不幸而悲观失望。

常言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想一二。这就是教育我们要换个角度看人生,不要只盯住不如意的事情看,而是要经常想想还有顺心的事,心胸就会豁达,人生就不会觉得太艰难,让人生充满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