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一个令我们爱恨交加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联名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同时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从联合国一切机构驱逐出去。

11月15日,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率领的新中国代表团来到联合国大会,受到大多数国家代表的热烈欢迎,乔冠华不仅代表新中国在大会上发言,对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而不懈努力的众多友好国家表示衷心感谢,全面阐述新中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更留下了被称之为“乔的笑”的经典瞬间,成为新中国外交胜利的最佳见证。

重返联合国后,毛主席曾表示,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不过从当时的投票情况来看,非洲共有26票赞成,15票反对,1票弃权。反而是作为美国跟班及铁杆反华集体的欧洲,24个国家投了赞成票,4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弃权1票。

而这次投票的出人意料之处还在于,很多与我们关系紧张的国家也在这次“决定”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命运的投票中按下了赞成键,尤其是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

要知道,虽然同属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高度共鸣,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情比金坚,有过长达10年的蜜月期。

但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苏联颐指气使的大国沙文主义作派,比如“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最终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急转直下。1958年金门炮战后,中苏关系更是坠入冰点,并最终在1959年全面交恶。

而因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际关系除了一般意义上国与国之间的“邦交”,还有党与党之间的“志交”和领导人之间的“私交”。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各国关系要么好得像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要么是不共戴天的宿敌,尤其是对中苏这样山水相连的邻国。

所以当中苏全面交恶后,两国关系之尖锐也和中苏蜜月一样“刻骨铭心”。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60年代,随着论战和边境争端的不断升级,两国终于在1969年3月的珍宝岛兵戎相见并震惊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拥核大国尤其是同样具备高度集中能力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擦枪走火,极有可能将战争引向核大战的深渊,苏联在珍宝岛冲突中遭遇迎头痛击后,军方强硬派也确实叫嚣要对新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所以中苏对抗也成为比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更恐怖的危机,两国可谓真正的仇深似海、不共戴天。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时间,苏联却“不计前嫌”地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要知道,从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后,中苏关系长期剑拔弩张,彼时的苏联,不仅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其在蒙古的驻军更是直接威胁我们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美苏争霸已经进入“苏攻美守”阶段,勃列日涅夫时代不仅是苏联国力的巅峰,更是苏联最具进攻性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何苏联会大力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并带动东欧各国步调一致呢?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静夜史认为苏联的选择虽然匪夷所思,但也在意料之中,因为:

1、凡是美国和资本主义阵营反对的,苏联都坚决支持

苏联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国反对新中国的“回归”。

作为冷战的主角,苏联和美国除了在支持广大第三世界民族独立、拉拢印度等方面殊途同归,其余时间无不在无所不用其极地竞争和对抗。而因为两国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后来更成为令人胆战心惊的拥核国家,再加上无论美国还是苏联都不希望世界格局像两次世界大战那样被彻底改变进而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所以冷战成为主流对抗方式,两个超级大国不仅将竞技场从深海延伸到外太空,还主导建立了前呼后拥的意识形态阵营。

新中国是否能重返联合国,当然也是美苏争霸的一部分。

事实上美苏两国的你争我夺,早在二战期间就开始了。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后,联合国作为全新的国际组织就逐渐成型。

和苏英两国强烈要求美苏英“三警察”模式不同,美国一再坚持中国成为“警察”之一,未来的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四巨头”制。在坚持无望的情况下,英国将二战初期就早已躺平的法国拉入阵营,最终形成了“五常”的局面。

从“三警察”到“五常”,美苏的勾心斗角从未停止,再加上二战后蒋介石发起“控苏案”,苏联对蒋介石集团就更是深恶痛绝。

而美国却长期和蒋介石集团沆瀣一气,虽然1949年杜鲁门政府在事实上放弃了烂泥扶不上墙的国民党政权,但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东亚乃至亚太局势风云突变,于是美国迅速转向支持蒋介石政权,并将台湾地区作为遏制新中国及社会主义阵营的“永不沉没航母”。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国政权发生更迭,联合国的席位也应随之更新。毫无疑问,偏居一隅的蒋介石政权已经失去了合法性,但美国却长期操纵联合国颠倒是非,尤其是以各种理由阻止讨论新中国“回归”联合国的问题,造成新中国长期被挡在联合国之外。

所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驱逐蒋介石政权,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就成为美苏争霸的重要斗争内容之一。鉴于美国一如既往地支持蒋介石政权窃据新中国的合法席位,所以苏联自然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新中国“回归”势不可挡,螳臂当车得不偿失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历史的必然,任何阻碍都是螳臂当车。对于这一点,苏联深信不疑,所以与其如此,还不如顺水推舟。

事实上,虽然二战结束后的美苏两国对新中国能否重返联合国吵得不可开交,但苏联从内心也并不希望新中国的“回归”。

比如1950年1月10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就以不承认国民党集团代表,不接受与其一起开会为由愤然离场并宣布退出安理会,随后放出话来,表示蒋介石集团一日不逐,苏联就一日不回。

苏联的威胁一度令美英等国很紧张。毕竟联合国没了苏联不要紧,但如果苏联效仿美国也来个联合国,联合国的影响力必然大打折扣。不过从后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苏联没有另起炉灶,却主动放弃了主观能动性。马立克的行为看似充满了两肋插刀的义气,但却堵上了新中国“回归”的大门。

因为苏联不参与投票,无论反对还是支持最终决议理论上都是无效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蒋家王朝彻底垮台后,美国始终在想方设法地拉拢新中国防止其倒向苏联,最次也是保持中立。所以在司徒雷登与我们的接触折戟沉沙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又在1950年1月提出了美国在西北太平洋上的防御线。

在这条北起阿留申群岛,南到菲律宾群岛的防御线中,南朝鲜和台湾地区被排除在外,这意味着美国将不干涉解放军浮海东渡,台湾地区成为美国拉拢新中国的筹码。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不反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而马立克的单方面发难,毫无疑问激化了两大阵营的矛盾,引发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不满,增加了新中国“回归”的难度。

对于苏联而言,虽然新中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并受其领导,但从1935年遵义会议以来,新中国就不再“盲从”于苏联,这使得新中国和苏联铁蹄支持的东欧卫星国截然不同。

所以,为了防止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威胁自己地位,苏联“以进为退”,实现了将新中国拒之门外的目标。

但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恶行义愤填膺,再加上它们在二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在国际社会得以发声,所以它们对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深恶痛绝,对新中国则无限同情。

所以,支持新中国“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苏联也不得不做出选择。

对于苏联而言,支持新中国“回归”不是正与负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选题,且选项只有一个。

3、中美关系回暖在即,苏联需要一个“中立”的新中国

在必然的结局面前,苏联的顺水推舟,反而能赢得新中国的好感。

60年代的新中国国际环境可谓空前恶劣,在面对美国围追堵截的同时,中苏又全面交恶。而因为和我们山水相连,所以苏联的威胁无疑更大。

但对于此时咄咄逼人的苏联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虽然“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总体实力依然不及资本主义阵营。

而彼时的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进而元气大伤,为了抽身必须寻求新中国的同意,于是在中苏交恶尤其是珍宝岛对抗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从1970年美国记者斯诺与毛主席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始,中美互动迅速增多,比如“乒乓外交”,并最终促成了1971年基辛格的秘密访华。

中美关系的缓和,给了苏联极大的压力。毕竟虽然此时的苏联咄咄逼人,但主要精力依然放在欧洲,北约与华约的对抗意味着欧洲依然是美苏争霸的主战场。

而如果此时中美真的走到一起,那么苏联必然面临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毕竟新中国不仅与苏联有着7000多公里的边界线,更与苏联的腹心中亚咫尺之遥,苏联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和当年美国最低寻求新中国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一样,对于苏联而言,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尚有可能争取新中国的“中立”。一旦投下反对票,不仅将来朋友没得做,还直接将新中国推向西方阵营。

要知道,珍宝岛事件爆发后,苏联就曾寻求与新中国的对话,但却陷入“谈又谈不拢,打又打不服”的尴尬局面,充分说明了苏联对新中国的担忧。

毕竟,虽然此时的新中国综合国力远不如苏联,但也是名副其实的核大国。美国总统尼克松则将新中国认定为“世界五极”之一,所以苏联必须正视并正确处理与新中国的关系。

应该说,苏联的抉择,是新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毕竟苏联不仅有“一国三票”,是真正的“买一送二”,而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哥大,苏联的选择也是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风向标。

最终,在苏联等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终于重新回到阔别20多年的联合国,外交局面更是焕然一新。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